直肠癌包括齿状线至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占60%左右)。绝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者约占15%。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2-3:1。直肠癌位置较低,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容易诊断。但由于其深入盆腔,手术困难,术后局部复发率高。
一、病因
1、饮食及致癌物质:高脂、高蛋白食物、少纤维食品、甲基胆蒽物质增多等。
2、直肠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等。
3、癌前病变:直肠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
4、遗传因素:直肠癌家族史。
二、临床症状
早期无症状,发展后有如下症状:
1、直肠刺激症状:便意频繁、里急后重、下腹痛、肛门下坠感等。
2、肠腔狭窄症状:大便变形、变细,腹痛、腹胀等。
3、癌肿破溃感染症状:大便带血及粘液、脓血便。
4、其他症状:尿频、尿痛、血尿,贫血、消瘦、浮肿等。
三、辅助检查
大便潜血检查、直肠指检、直肠镜、结肠镜、钡剂灌肠检查、B超、CT检查、肿瘤标记物(CEA)测定等。
四、治疗
手术根治性切除仍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术前、术后辅助以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及免疫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建议直肠癌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排便习惯改变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因而对排便出现异常(包括规律性和性质两方面),当引起高度重视。对那些久治不愈的“痢疾”,应做直肠指诊或纤维乙状肠镜检查。一般均需由专科医生诊治后再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何种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