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倡导“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与自然界的四季阴阳消长变化是密切联系的,从“五脏应四时”理论分析,肝脏在四时中应春,春季是肝的生理机能比较旺盛的季节,也是肝病的好发季节,同样也是肝病患者养生的黄金季节。
春季,从农历的1月到3月,包含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六个节气。在这个季节,以适当的养生方法养肝、保肝,维护和加强机体阴阳平衡,从而可以达到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避免慢性肝病的复发或加重。那么对于慢性肝病患者如何才能做能做到在春季“顺时养肝”呢? 首先,要调养精神,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肝病养生首先要在精神和心态上调养。《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是提醒人们要保持平和心态,防止疾病发生和发展。人们常说“怒伤肝”、 “肝火太旺”,生气发怒易导致肝失疏泄,气机紊乱而诱发疾病。
特别是在春季,肝气开始生发,情志抑郁,有碍肝气的生发,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进而影响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导致疾病滋生,因此要想肝脏强健,要注意情志养生,学会制怒,却烦恼,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在心态上,保持乐观情绪,以宽厚从容的态度面对生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慢性肝病患者,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也不宜饮酒、熬夜。为人处事应胸怀坦荡,不要和他人攀比,过于争强好胜,保持心态平和。只有认识了这些道理,在情志上学会了调节和适应,这才能为肝病的养生打下基石。
第二,合理饮食,宜辛甘而省酸。中医理论药性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对于饮食来说也亦然,春季养肝饮食总的原则是宜选辛、甘温,忌酸涩。内经中“春三月,此为发陈”,春天万物复苏,推陈出新,阳气升发,为适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顺应肝气的生发之性,对于早春时节应适度食用 “辛温发散”之品,如大葱、生姜、大蒜、韭菜等食物。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天为肝气旺盛之时,“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酸的食物会影响春天阳气的升发和肝气的疏泄,并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乘脾犯胃,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 应适当吃一些甘味的食物,甘味入脾,培补脾土,可有效防止肝火,如蜂蜜、大枣、山药等。
此外还应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等滋润食物。还可选用具有养肝、健脾、清热解毒等作用的春季时令野蔬,如香椿、百合、春笋、荠菜、马齿苋、茵陈等,以养肝,健脾,解毒,利湿。到了晚春时节,气温日渐升高,饮食更要注意清淡,不宜进食羊肉、狗肉、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更不能盲目使用温补药物。因为气温上升,温补药会加重身体内热,即使是体质虚弱的患者,也应以清补与平补为原则。 第三,夜卧早起,适度运动。《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中医认为,肝主筋。坚持锻炼则能舒筋活络,有益肝脏健康。
春天里,人们常会出现“春困”,表现为精神不振、困乏嗜睡,可以通过运动来予以消除,绝不能贪睡懒起,因为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睡会造成新陈代谢迟缓,气血循环不畅,筋骨僵硬、脂肪积聚,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遂致体质虚弱,病患滋生。而应该早点起床,多到户外活动,各人应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活动时要和缓轻柔,切忌过度劳累,使心情舒畅,肢体舒展,以适应春生之气,使身心融入春天的勃勃生机之中,既提高了身体素质,也在无形之中增强了心身健康。最后,慎起居,避风寒。春天,气候多变,乍寒乍暖,一日三变,要特别注意防风御寒,“风邪”为百病之长,为春季主要致病邪气,春季是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也容易诱发肝病的复发和加重。因此,在春季养肝还要注意,要顺应气候变化,慎起居,注意防寒保暖,不使阳气受遏。
《摄生消息论》也说:“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薄衣,温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民间也有谚语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也说的是这个道理。这种科学的防寒保暖方法,有利于维护人体阳气,能有效地抵御风寒之气侵袭,预防春季流行病的感染,防治肝病的复发季加重。正如《黄帝内经》中说“起居有常,不妄做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病安从来 ”。 春季是慢性肝病易于活动和复发的季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悉心调养,合理的养生调摄在一定程度可以避免其复发和加重,对于慢性肝病患者来说,建议及时到医院去复诊,发现早期病变,防患于未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