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2010年指南母婴疫苗阻断方法: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Ⅱ-3)。对HBsAg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h 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μg 重组酵母或20 μg 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在1 个月和6 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 和第3 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Ⅱ-3)。也可在出生后12 h内先注射1 针HBIG,1 个月后再注射第2 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 针10 μg 重组酵母或20 μgCHO 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 个月和6 个月分别接种第2 和第3 针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儿在出生12 h内注射HBIG 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 阳性母亲的哺乳。
二、我国2010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关于抗病毒的建议:妊娠相关情况处理:育龄期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若有治疗适应证,未妊娠者可应用IFN 或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并且在治疗期间应采取可靠措施避孕(Ⅰ)。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妊娠的患者,若应用的是拉米夫定或其他妊娠B 级药物(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治疗可继续。妊娠中出现乙型肝炎发作者,视病情程度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治疗(Ⅲ)
三、亚洲太平洋地区2012年指南最新指南更新关于抗病毒的推荐:为了防止母婴传播,对于HBV DNA>2×106 IU/mL的妊娠妇女在妊娠晚期可以用替比夫定(ⅡA)治疗,替诺福韦也可作为选择之一(ⅢA)。对于育龄妇女,尚未怀孕者优先考虑选用基于干扰素的治疗(ⅠA),在干扰素治疗期间不宜怀孕。怀孕需要治疗的可以用妊娠B级口服药治疗(Ⅱ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