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是指早产儿尤其是伴有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毛细血管发育异常化的双侧性眼病,表现为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形成和增生性视网膜病变,重症者可引起视网膜脱离而导致永久性失明。
早产的新生儿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生后 1个月内仍继续发育至完全血管化。如提前出生,因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往往需人工给氧治疗,吸氧对于早产儿的发育很重要,但是正在发育的血管对高浓度氧极为敏感,氧引起不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内皮损伤、阻塞,继而出现活动增殖,晚期可以并发近视、视网膜色素沉着、视网膜牵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裂孔、脱离,闭角型青光眼、弱视及斜视等。ROP病变严重程度分为1、2、3、4、5期。早期病变如及时进行激光治疗或冷凝治疗可中止病变的进展,使患儿的视力能正常发育。
但如果患儿的病变进展到4期,视力则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入晚期5期后,手术的成功率低,只能保留光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3期到4期,仅仅几周的时间,病情迅猛发展。更让让大人们麻痹大意的是,1期到4期,患儿的外观基本正常,除明显畸形外,一般较难发现,一直要等到半年以后,随着症状明显,家长才有察觉,以致延误治疗时机。错过了这个“时间窗”,孩子有可能永远陷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有以下情况的早产儿或者低体重儿,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更高:
1、体重小于2000g ,
2、胎龄小于32周,
3、有明确的吸氧史。这种情况下家长更加应当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给孩子定期查眼底。首次检查应在患儿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1~33周,镇静下使用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对孩子没有明显影响,检查可能需要数次,因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过程,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孩子的眼底,一次检查并不能代表最终的结果,请严格遵照医生的医嘱给孩子复查眼底,直到视网膜发育成熟,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新生儿抑或小婴儿的视觉异常除明显畸形外,一般较难发现,一直要等到半年以后,随着症状明显,家长才有察觉;此时对于某些先天性眼病的治疗已显得过晚。那么如何尽早发现新生婴儿的视觉发育异常呢?专家教你几招:
一、用手电筒照眼睛。此时新生儿立即闭眼。轻开眼皮照瞳孔,瞳孔会缩小,此谓瞳孔对光反射。
二、头眼协调动作。新生儿低头前倾、眼球向上转;头后仰,眼球向下看,此谓洋娃娃眼。
三、短暂原始注视。用一个大红色绒球在距眼20厘米处移动60度角的范围,能引起新生儿注视红球,头和眼还会追随红球慢慢移动,此谓头眼协调。
四、运动性眼球震颤。在距新生儿眼睛前20厘米处,将一个画有黑的垂直条纹的纸圆筒或鼓(长约10厘米,直径约5-6厘米),由一侧向另一侧旋转,新生儿注视时会出现眼球震颤,即眼球会追随圆筒或鼓的旋转来做水平运动。此谓视觉运动性眼震。
若以上四项检查均达标,说明新生儿视觉发育良好,否则应立即请医生作进一步检查,尤其是对早产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