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脊髓刺激技术治疗病理性神经痛北京安贞医院疼痛科庞金磊
1、概述
脊髓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是指将脊髓刺激器的电极安放于椎管的硬膜外腔后部,通过电流刺激脊髓后柱的传导束和后角感觉神经元,从而达到治疗疼痛或其它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2>原理
电极在硬膜外腔后部产生电场刺激脊髓后部的上行结构:脊神经背根,脊髓后角神经元,脊髓丘脑束等。硬膜外腔SCS还可在不同程度的上促使体内自身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
当低频率电刺激时,可使CNS脑脊液中的脑啡肽、内啡肽增多;高频率刺激时使脊髓内强啡肽含量增多,释放增加,从而发挥内源性镇痛效应。
许多学者认为(115):SCS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符合闸门(Gate Control Theory of Pain)学说:即脊髓存在有控制疼痛信号进入大脑的入口,低电流刺激脊髓后活化疼痛抑制神经纤维,因而关闭了疼痛信息的传递,进而缓解和阻断疼痛感觉。
3>适应证
慢性顽固性(难治性)疼痛:SCS很少用于急性疼痛,其中以脊柱手术后疼痛症候群(failed back surgery sydrom FBSS)为主,约占全部病例的70%。
1)脊柱手术后疼痛症候群FBSS
2)神经丛和外周神经病变
3)脊髓损伤
4)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CRPS)
9、神经阻滞技术
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只需注射一处,即可获得较大的麻醉区域。但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故操作时必须熟悉局部解剖,了解穿刺针所要经过的组织,以及附近的血管、脏器和体腔等。
常用神经阻滞有助间、眶下、坐骨、指( 趾 ) 神经干阻滞,颈丛、臂神经丛阻滞,以及诊疗用的星状神经节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由于现在B超的应用,B超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可以达到可视、精确的特点,大大减少穿刺并发症。配合消炎镇痛液,对于疼痛科多种常见病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
10、银质针疗法
1>原理
银质针多由85%白银及掺杂少许铜、铬合金熔炼而成,银质针比较粗,直径大约1.0-1.1mm,以颈部肌肉僵硬、痉挛为主的病症通过银质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银质针疗法主要针对病程较长的慢性软组织疼痛,经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且伴有局部软组织僵硬劳损的病症,通过银质针的透热治疗,可以很好地改善局部循环、松解肌肉、解除神经压迫,达到长期治愈的效果。
2>银质针特点
特点一:
肌筋膜在骨骼上的附着点(区),而非一般针刺的涉及穴位的概念。所以,银质针针刺要比普通针灸部位深在而且范围大。
特点二:
质地较软。以白银为主体原料的银质针质地较柔软,此特点决定该针可以沿着骨膜的骨凹面弯曲推进而不折断,有利于较远距离的针刺,以扩大治疗面,且容易准确地刺到发痛部位。
特点三:
针体较粗。直径为1.0-1.1mm,不会因为肌肉的过度收缩而引起断针或滞针。普通不锈钢制成的毫针,因其直径细而质地硬,倘若向深层组织进针,一旦由于强烈的肌肉收缩反应,极易发生断针或滞针,造成意外。
特点四:
创伤非常小,无需住院,治疗后马上可以回家,并且不影响正常生活,一般治疗1-2次即可康复。
11、小针刀疗法(疼痛科的小李飞刀)
1>简介
针刀疗法具体的说是在中国古代九针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针刀疗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在小针刀疗法创始人朱汉章教授的启发下相继出现了药针刀疗法、水针刀疗法等,逐渐形成的一个来源于中西医又不同于中西医的新的针刀医学理论体系。
2>优点
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3>适应证
颈椎病 :颈肌劳损、颈椎间盘脱出症、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综合征。
腰椎病: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骨质增生、腰椎综合征、疲劳性骨膜炎及脊柱相关疾病等。
骨关节病: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 、足跟痛(足跟骨刺) 、软组织损伤、骨骺炎、增生性关节炎。
软组织损伤:慢性软组织损伤、陈旧性软组织损伤急性发作以及部分急性软组织损伤。
外伤性滑囊炎、腱鞘炎、肌肉筋膜炎。
神经痛:周围神经卡压征、骨―纤维管卡压综合征。
12、中枢靶控输注系统植入术
1>简介
通过微创手术,可将一个可储药、可在体外调节流速的智能金属镇痛泵植入病人身体内,通过一根细小柔软的椎管内/鞘内导管,按照病人疼痛的程度编制给药程序,直接将镇痛药物如吗啡等送入脊髓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即疼痛的靶心,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2>适应证
1)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和周围血管性病变引起的顽固性疼痛。
2)范围较大的腰背痛和周围神经疼痛。
3)残肢痛、幻肢痛和脊髓损伤后疼痛
4)复杂局部综合征疼痛。
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6)局部或全身转移的恶性肿瘤的疼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