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7 赵海龙 超声
胆囊息肉是胆囊超声检查中经常提示的一种印象诊断,我们要区别对待,广意上理解可以认为是一种疾病,毕竟健康良好的胆囊应该是内壁相对光滑的,囊内胆汁相对清澈的,无异物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区别对待,原因就是多数情况下超声发现的胆囊息肉是不需要治疗的,所以从治疗角度来说他就不算个病,只有少数超声发现的胆囊息肉需要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所以大可不必因为发现胆囊息肉而闹心、上火、焦急!
是不是就不理它了呢,不是的,我们还是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息肉要重视吧!
可以轻视的胆囊息肉
如果超声检查提示息肉大小小于5mm、多个,这样的息肉我们是可以轻视的,因为超声对5mm以上的息肉诊断准确性较好,尤其是对6.5mm以上的息肉是可以判断息肉内部是否有血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五种类型,这些名词没必要弄懂,其中胆固醇性息肉占所有息肉类型发生率的50%以上,胆固醇型息肉其实就是胆囊小结石,不会发生癌变,对于小于5毫米的胆囊息肉实质为胆囊小结石的概率要达到90%以上。再从胆囊壁的高柱状上皮结构来说,泥沙样的小结石容易在皱褶样的胆囊壁上皮垢积,所以超声检查通常表现为多个略强回声,这样看来单发的息肉要比多发的息肉可怕得多!所以多发的,直径小于5mm的胆囊息肉为良性病变的几率在99%以上,应该很接近DNA亲子鉴定的肯定率!
需要重视的胆囊息肉
息肉直径在6.5―10mm的、年龄大于50岁的女性,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无论单发还是多发,这样的息肉50%以上也多为胆固醇型息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自身免疫力的下降,女性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加之胆囊结石长期对胆囊壁的摩擦,胆囊炎症反复发作,都在增加胆囊壁发生癌变的风险,即便是结石性质的息肉也易发生胆总管结石引发阻塞性黄疸的发生。所以这类的息肉要重视,6个月左右的定期超声复查很重要。
建议手术的胆囊息肉
息肉直径在10mm以上的、年龄大于50岁的女性,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临床症状明显的胆囊息肉,满足上述两条的建议择期手术治疗,大于13mm,近期复查生长迅速,基底部宽大的需限期内手术治疗。
大于10mm的胆囊息肉近10%已发生癌变,虽然还有近90%的可能是良性的,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大于13mm,近期复查生长迅速,基底部宽大的近90%病理回报确认为胆囊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