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血管的生理活动
高血压是任何人都摆脱不了的一种动脉血管损伤的结果。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科周孟瀚
首先,我们要先认识血压。血压是心脏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和血管弹性缓冲力相减的结果。
心脏每次的收缩,都会把一定体积的血液挤入动脉血管。血液骤然进入动脉血管后,会引起动脉血管的扩张。血管的扩张程度由动脉血管的弹性决定,弹性好,扩张程度大,弹性差,扩张程度小,没有弹性,不扩张。血管扩张到最大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就是动脉血压。动脉血管呈树枝状离开心脏,离心脏越远,动脉直径越细。不同口径的动脉承受的血液压力不同。不论动脉直径如何不同,所有的动脉管壁都是在同一时间受力和扩张。
心脏每次的舒张,都会从静脉收集一定体积的血液,为下次收缩的输出做准备。由于静脉血流动极为缓慢,为了输出的血量每次都大致相等,心脏的舒张时间要比收缩时间长一些。
从心脏骤然进入动脉的血液,对动脉血管壁产生强大的冲击力。血管壁利用本身的弹性(回缩力)来逐渐缓解这个冲击直至不再缓解――扩张到(最大)极限。在心脏扩张(收集静脉血)时,动脉血管壁又利用自身弹性将管径回缩至最小。动脉壁回缩的程度由血管壁的弹性、血管里的血量多少来决定,血量少、弹性好,回缩程度大,否则,回缩程度小。回缩的时间长短和心脏扩张时间相同。心脏扩张多长时间,动脉血管回缩(休息)多长时间。
动脉血管利用弹性缓解血液对血管壁的冲击力,扩张到最大时(这一瞬间),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就是我们常说的血压(动脉血压)。
因此,血液对动脉管壁压力大于血管弹性(回缩力)时,血管扩张。血液对动脉管壁压力逐渐等于血管弹性(最大回缩力)时,合力为零。血液对动脉管壁压力小于血管弹性时,动脉血管回缩。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不停的活动。一旦停止,生命随之停止。
了解了上述正常的心血管的工作过程,高血压形成的原因就很简单了。
二形成高血压的两个原因(高血压形成机理)。
动脉血管壁大致分为三层。内层是光滑的内皮和皮下疏松组织,这层疏松组织可以生成新的内皮。中间是血管的肌肉层,这一层含有平滑肌和弹性纤维,随着动脉分枝口径的变细,平滑肌逐渐减少,终端动脉仅有弹性纤维。外层是疏松的血管营养组织。动脉的三层结构共同形成了血管的弹性。而其中受力变化最大的是内层和中层。
在心脏的驱动下,动脉血管壁长时间的反复被动极限扩张,损伤最大的是内层和中层。按每分钟心跳60次-80次计算,一天24小时要有八万到十一万下之多。这么多下的搏动,血管肌肉不累才怪。损伤的肌纤维断裂,通过变性和外层组织渗入形成瘢痕修复。这就是动脉的硬化过程。随着瘢痕的扩大,会发生胆固醇性钙化。
这里要特意说明的是,能使血管肌层硬化的类固醇,不是来源于血管内的血液。而是源于肌肉自身所含的胆固醇。我们身体内大部分(大约百分之八十到九十)胆固醇都是肝脏制造的。不是吃进的。肝脏制造的产品要经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如果没有被利用,还会被退回来。混在新制造的胆固醇一起,再被送到其它地方。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的增高,仅说明胆固醇被利用的少,与血管硬化没有关系。胆固醇在血液内仅是被运输,是过客。如果(假设)血管内的胆固醇能够使管壁硬化,动脉硬化应该自内皮层开始,并且会累积成血栓形成堵塞。事实上,所有的动脉硬化都是从肌层开始的,逐渐侵及内皮下。只有内皮的破裂性损伤,才会形成血块性堵塞――继发血栓。血管肌纤维的损伤,变性,使自身所含的胆固醇参与瘢痕构成,量小不明显。量大可成块。这才是血管硬化的物质基础。我的这个观点与教科书不同,因为编教科书的在抄书,而我是在思考。这也是内科医生治疗动脉硬化无功的根本原因。大家都知道,已经死亡的生命,是不能活过来的。那么,死亡的肌细胞当然也是如此。
反复的损伤和瘢痕修复,动脉血管的内皮下疏松组织和动脉血管的中层没有弹性的纤维瘢痕增多,管壁逐渐变硬,弹性变差,抗冲击能力的韧性增强,对骤然增加的血液的抵抗能力加大,这就是高血压产生的原因。动脉血管壁弹性变差(硬化),心脏排出正常血量的阻力加大,反而使心脏收缩一次挤压出的血量减少,这就是为什么高血压反而出现机体供血不足的原因。
血管硬化也使心脏肌肉要用更大的力量排出动脉血,心肌逐渐粗大,消耗的氧气和能量增多,成人心脏的血管数量不变(不会增多),供应心肌的血管在心肌挤压下,心脏营养血量相对不足,引起心肌损伤。心肌损伤后形成纤维瘢痕,弹性和力量减弱,排出血量减少,体积变大。这就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形成的原理。
动脉血管收缩,除了血管壁本身弹性之外,还受精神因素调节。
人体大脑在紧张(惊恐)时,会促使腺体分泌各种激素。这些激素作用于神经、心脏和血管,神经传导增强,速度加快,可以使心肌和血管肌肉力量增强(血压上升),供血增加,给身体的大脑和运动系统提供更多的能量。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紧张的时候,会有矫健感。这就是身体的应激状态。如果长时间大脑处于应激状态,心脏和动脉血管长时间处于高负荷,也会出现心肌和血管的损伤,损伤的瘢痕修复同样会造成心肌无力和动脉硬化。
综上所述,高血压形成的原因有二:一是随年龄而增加形成的器质性变化;二是大脑的长时间紧张,通过激素和神经控制血管收缩(功能性变化)。这两种因素中,只有精神因素(功能性变化)是可变的,可以通过药物来减弱神经的传导速度,减轻心肌和血管肌肉的紧张程度。器质性变化是不可改变的,这也是任何人都摆脱不了患高血压的原因,不过是精神松弛度大的(通常说的“没心没肺”),患高血压晚一些,精神松弛度小的,患高血压早一些而已。
许多家族性高血压都说是遗传。我倒认为是家庭的思维方式导致。家庭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使家庭成员不自觉用相同的方式思考和应对身体周围发生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同一家族的人患高血压的年龄和程度不一致的原因。如果是家族基因遗传起作用,家族中的人应该在相同的年龄患高血压才是,事实并非如此。
三高血压的自我判断
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我下面引用百度百科里的一段话:
“目前国内高血压的诊断采用2000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
引用它并不表示我认同这个标准。我认为这是一群脑残大夫的作品。即使定标准的人是专家也是脑残或脑瘫专家。
人体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正常血压。怎么能定一个标准去框所有人。按这个标准,血压在90/60mmHg的人岂不是低血压或半死人(休克)?可人家活的很正常,没有任何不舒服。有的年轻人血压在140/100mmHg也活的很自在。
通常统计数值仅对某一类的生物做大致的描述有效,对每个个体无效。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生理正常值。正常值不应该有框框,应因人而异。只有在得不到某个体的正常值的情况下,群体的正常值可以参考一下,但是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
我认为是不是患有高血压,要依据自身的感觉、刚成年的检查结果和实际年龄正常时的检查结果来判断。
日常自我判断主要是自身感觉。
判断是否有高血压,自身感觉最重要。出现头晕、头痛,就要考虑有血压升高。头晕说明脑组织缺血,头痛说明有脑组织的损伤。在排除了其它明确原因(外伤、药物、感染等)之后就可以确定是高血压。
四关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解释:
用过水银血压计的人都知道,当把气囊袖带打气到一定水银柱高度,就听不到血管的搏动声,然后慢慢放气,就可以听到动脉搏动的声音。通常以听到的第一声动脉搏动时水银下降的位置为收缩压。继续放气,让水银柱继续下降,以听不到动脉搏动时水银柱的位置为舒张压。
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这两个词,所有的教科书都是这样说的。在这一点,所有的教科书都错了。常识告诉我们,所有人说的内容,不一定是对的,经常是谬误流传。通常在肘部测得的动脉血压,不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都是肘动脉的舒张压。都是动脉在扩张到最大时的压力。它们是一样的。听到不同的声音是气囊对动脉挤压力量的变化,使声音传导发生改变而已。这是很普通的物理常识。所有西医教科书居然都错了,而且是一错就是百年。这说明西医们的物理课学的很差。
因此,根据上述,血压只要检测一个数值就可以了。可以是将动脉完全闭塞后再打开听到的第一声(高数值),也可以是动脉被完全被放开时的最后一声。用这个数值和以前测量的数值对照即可。高数值和低数值的差值,教科书上叫做脉压。其实动脉某一点上的脉压,在同一时间是不该有差值的。差值高,说明阻断动脉血的气囊的压力高,间接说明动脉的硬度大。
五高血压的治疗
治病首先要明确病因,只有去除了病因,才有可能治愈疾病(很多的明确了原因,也不能治愈)。内科医生们把高血压列了很多原因,其实不过就是两类。一类是精神-体液原因(功能性损害),一类是结构原因(器质性损害)。由于结构原因不可改变,所以治疗高血压不要有“去根”的妄想。高血压是不可能彻底治愈的,仅能通过环境和药物调整精神和神经因素。结构因素随年龄增加会逐渐占主要地位,因此药物调整精神因素的能力会越来越小,效果越来越差。
总体来说,高血压的治疗就是控制精神和心血管两方面。心血管方面是从减少血量和动脉血管的紧张度来用药。
既然只能通过精神和神经类药物调整血压。精神类药物就就应该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药物。由于人在深沉睡眠时,精神是最放松的。因此我认为睡眠药物应该作为从精神方面因素治疗高血压的首选,应该作为基础用药。
所以在发现有高血压时,可以先用镇静类的助于睡眠的药物。只要有好的睡眠,可以使人感到舒适。血压基本可以回到正常(舒适血压)。因此,高血压的治疗目的不应以恢复年轻时的血压为目标,而是以舒适血压为目标。
如果镇静药物效果不好,建议在使用镇静药物的基础上使用降压药物。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如下几类:
1利尿剂: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
血管就相当于一个密闭的水箱。我们知道,当水箱里注满水时,水箱承受水的压力就大。血管也是如此。利尿剂治疗的原理就是通过肾脏加速排出血液里的水分,来减小这个压力。这个前提是肾脏必须是健康的。结果是加速了肾脏的损坏。
肾脏其实相当于下水道出口的水篦子(过滤网)。血管有自己的血量调整功能。一是通过渗透压(血液有机和无机成分的吸水性)保水,二是排出渗透压保不住的水分。保不住的水分流经肾脏,会自然漏出。只要肾脏能留住有机和无机的有效成分,就能维持足够的血液数量。利尿剂是通过排出无机盐的钠来加速排水。等于扩大了正常水篦子的缝隙,漏出增多。这样岂不是通过毁坏水篦子来达到排水的目的?水篦子不会自动修复,肾脏可以(注意,修复后的肾脏的能力,仅是接近“原装”肾脏)。。所以这种方法仅可以使用一时,不能长期使用。
另外,此方法可以用于年轻人而不宜于老人。老年人膀胱逼尿肌无力,残余尿多,膀胱存尿功能减弱。使用利尿剂,夜尿增多,更不利于睡眠。
2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洛尔、拉贝洛尔。这类药物是通过减弱心肌和血管肌层神经的传导,降低收缩的次数和收缩力量,使血管充盈血量减少来降低血压。主要是心搏出量的减少。这样可以减轻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也相对会出现机体的供血不足。
3钙通道阻滞剂(又称钙拮抗剂):主要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等,根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钙通道阻滞剂又可分为短效和长效。
我们知道肌肉的收缩(不论横纹肌还是平滑肌)有钙的参与。这种药物主要是通过减少钙进入肌细胞来影响肌肉的收缩能力。但心脏的排血量与身体的需要量通常是一致的。肌肉力量减弱,为了保持血液的供应量,心脏每分钟的收缩次数就要增加。这对于心脏功能不好的人是不利的。有心功能不全的人不宜使用。免得加重心衰。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西拉普利。
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让血管肌肉松弛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血管肌肉松弛,就容易扩张,心脏的负担相对减轻。有心功能不好的可以用这一类降压药。但血管肌肉松弛,弹性降低。血管回缩的力量减小,流速减慢,势必影响供血的质量和数量。而且还经常引起刺激性干咳。我考虑这主要是松弛血管平滑肌的同时,也减弱了器官平滑肌活动,少量粘液积存导致干咳。真是顾此失彼,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常用的有氯沙坦,降压作用起效缓慢,但持久而稳定。最大的特点是直接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少,不引起刺激性干咳。
高血压治疗药物,只有种类和价格不同,没有目的不同。目的就一个――降压。因此,只要使用正确,都能降压。
至于高血压用药的方法,通常内科医生的要求是,一旦用药,不能间断。其实不然。高血压初起,可以间断用药。略有不适,就要吃药。连续服用三两次,感觉舒适,就可以停药。以保持好睡眠为继。随着病程延长,吃药的时间逐渐延长(停药以不适消失为准),间隔会自然逐渐缩短。直至连续。
六高血压的预防
高血压在人的一生中是必然要出现的。因此不可能预防高血压。但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延迟其出现的时间。
1从青年起,不熬夜。有规律的作息。
我们前面说过,高血压是由于血管的损伤导致。我们知道,损伤按程度有轻重之分。轻微损伤恢复快,严重损伤恢复慢,甚至影响以后的功能。我们身体损伤的修复主要在睡眠,尤其是晚间的睡眠。心脏和血管虽然常年上夜班,但由于身体大部分在休息,其负担也相对减轻。我们身体分泌的生长素可以在这段时间修复所有(包括血管)能修复的损伤。如果熬夜,身体的损伤没有时间修复,就会造成损伤扩大,经久不愈,即使愈合,形成的瘢痕也大。影响以后的功能。
曾经有人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能体会到这句话的人,往往已经患有高血压了。经常有大人物传记说某某人在睡眠时,不喜欢被打扰,看到这个内容我都会想笑。因为我知道那个人一定患有高血压,好不容易睡个觉,被打扰一定很烦燥。
2禁烟、酒、茶、咖啡等嗜好
禁止使用一切能有助于提神的兴奋类物质。比如茶、咖啡、烟、酒等等。
烟中有尼古丁碱,其ph值高于血液,吸收入血,对内皮细胞是化学性损伤。积存于末梢血管,对大脑神经也是一种刺激性损伤,是通过刺激来提高大脑的兴奋性。
咖啡也是如此。
酒精,不论什么种类和度数高低,酒精的作用是一样的。酒精有一定渗透性,酒精入血,对血管壁就是一种刺激。酒精在体内分解成乙醛,刺激血管,可以引起周身血管避让性的扩张,深部血管肉眼看不见,浅表的可见(周身皮肤发红)。刺激大脑神经,形成兴奋。乙醛分解成乙酸,再参与体内的葡萄糖代谢过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大量的二氧化碳蓄积血液,流经大脑,造成麻醉效果。这就是为什么醉酒的过程都是先闹(兴奋)后沉睡(抑制)的原因。同时大量二氧化碳流经肺部引起过度通气,带走水分,出现口干。引起大量饮水。血容量增加。这是为什么饮酒后血压先降后升的原因。
什么少量饮酒有益身体,根据上面的过程,证明是胡说。
茶、咖啡、烟、酒所能调动的机能,和运动一样,是身体应对紧急情况和疾病的储备机能。是以未来痛苦换眼前的享受。偶一为之,短时间不会见到损伤效果。
3不饱食
吃饭可以使我们摄入各种营养。但各种营养物质入血,对血管壁也是化学性损伤。比如糖,可以刺激血管壁。血液不是单一的水分。摄入的各种营养成分聚集血液中,血液就相当于泥浆。高速流动的泥浆可以毁坏河床,高速流动的血液自然也会毁坏血管壁。所以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在经常脱落和生长。如果生长不及,就是管壁瘢痕。
可是不吃饭,我们死的更快。所以要吃饭,但不饱食,不过量摄入各种物质,降低血液的粘稠程度。
4尽量不用静脉滴注或推注治疗
静脉注射药物,对血管就是一种刺激性损伤。比如说输葡萄糖。5%的葡萄糖是和血液的渗透压一致的。大家用的很多。但没有人想过这个浓度的葡萄糖对血管的损害。5%葡萄糖的浓度是278毫摩尔/升,几乎是正常血糖的50倍。瞬间升高并持续数小时的糖分对血管的损伤可想而知。这还不算液体中其它细微颗粒的损伤。更何况还加有其它药物呢?所以静脉注射能不用就不用。
经常有朋友问我高血压是怎样得的,怎样治疗和怎样预防。在专科盛行的今天,作为骨科医生谈论高血压,有些狗拿耗子了。但作为朋友,又不能不解决这样的友疾。做的多了,也就有了自己的心得。写在这里希望能对没有患高血压和已经患高血压的人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