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华西医院心血管外科为一名长期受心房纤颤的患者开展了全院首例,也是全亚洲地区首例非体外循环全胸腔镜微创BOX-LESION房颤治疗外科手术。该手术历时不到两个半小时,仅通过在患者左右两侧肋间打的三个小孔,借助胸腔镜系统完成。6月22日,又成功对另外两例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后续治疗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心血管外科郭应强副教授介绍说,此术式相比内科导管消融疗法、以及之前的外科小切口微创射频疗法均有所不同,此疗法可在四支肺静脉口和整个左房后壁周围形成连续闭合的“盒状”消融线,从而更为有效阻断异位起搏点与微折返通路的干扰,不但针对阵发型房颤病人有效,同样适用于慢性(持续型与永久型)房颤病人。目前美国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治疗孤立性房颤方面获得长期窦性心律维持率高达85%,特别是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其12个月随访窦性维持率更是高达90%。
众所周知,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房颤病人的中风发病率通常比正常人高出三至五倍,我国每年新增房颤患者八百万至一千万,然而能得到有效救治的仅不足百分之十。华西医院石应康院长于去年发起内外科结合治疗房颤的计划,并派心血管外科郭应强副教授和内科崔凯军医生一同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艾森豪威尔心脏中心同Dr.Mitruka学习该单纯房颤微创新疗法。随着与之配套的手术器械在今年6月正式拿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证书,顺利在华上市,华西医院特地邀请Dr.Mitruka医生一行回访并进行手术指导。
最终,我们在慕新疗法之名前来外科门诊咨询就医的众多房颤患者中挑选了三位病人,其中一位阵发型单纯房颤病人,两位慢性孤立型房颤病人。此次在全胸腔镜微创BOX-LESION房颤治疗外科手术的成功实施,特别是针对慢性房颤病人的治疗,不仅是国内首例,亦是亚洲首例。为众多受心房纤颤疾病困扰的患者提供了除传统方法外一种有效的、微创的治疗方法。郭应强医生介绍说,“目前三位病人术后情况稳定,但手术结束并不是房颤治疗的终点,我们将继续跟进并指导病人按时服药与参与随访,以便后续观察及收集数据资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