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付胃癌的武功秘籍,就是全民早筛查,口号是「越早发现、越好治疗」。1964 年有 40 万人进行了检查,到了1970 年就有400 万人,1990
年后每年都约有600
万人进行胃癌筛查。所以日本对胃癌的治疗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如果有人得了胃癌,再跑到日本去求医,那可能就有点晚了,因为不见得日本有特别的治疗优势。比如说,如果比较美国和日本每年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每100
个胃癌发病者,在日本有42 人死于胃癌,在美国有53 人,有点差距,但是区别不大。
所以日本的5
年胃癌生存率,虽然看着不错,但是有不少「水分」。「水分」之一是检查出来的早期患者,病情发展比较慢,存活率相对也就容易高一点。「水分」之二是因为日本全国性筛查,很多人查出来的时候相对年轻一些,身体状况相对好一些,也就更能经受化疗的折磨,治疗也就更彻底一点,效果当然也就会好一点。还有一个「水分」,是日本对胃癌定义的门槛比较低,同样的胃病,在美国只认为是胃部病变,在日本就会被诊断为胃癌。
所以,如果说日本赢在了起跑线上,那也是有点「偷跑」的感觉。但是,如果这是一场比赛,那也不是日本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比赛,而是病人和癌症之间的比赛。是否偷跑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能否实实在在挽救病人。关键是这「偷跑」在中国行不行得通?抛开全民筛查的资金投入不说,中国会有那么多人想提前知道自己有癌症吗?日本人有武士道精神,连切腹都不怕,当然也不怕知道这病情。中国的国情却是即便发现是癌症,也要瞒着病人进行治疗,仿佛病人都拥有一颗脆弱的玻璃心,感觉病人都无法面对癌症。如果看每年的死亡率/发病率的比例,中国要高出美国和日本不少,这里面肯定有不少病人因为无钱进行正规医治,但是是否也有一些是玻璃心先破碎了?
日本到底做了什么事?让胃癌的发病和死亡都减少了?
1、冰箱
在60多年前,胃癌是日本主要的癌症。日本在上世纪70 年代开始普及冰箱,在此后发病率大幅下降。为什么是冰箱?美国目前的胃癌发病率很低,但是在 1930
年之前,胃癌也是主要癌症。1930
年之后开始冰箱开始走进美国家庭,胃癌发病才开始降低。冰箱的好处不是让人可以吃剩菜。冰箱的好处是可以让食物里的细菌不要那么疯长。因为食物不容易腐烂了,人们也不用使用那么多的防腐剂,包括使用盐来腌制食物。
那中国是什么情况?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
年)的数据,中国城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在2000年才有80.1台到2010年达到96.6台,基本饱和,但是在农村还有很大的缺口,据估计到2015 年仍有至少20%
的农村家庭没有冰箱。农村的冰箱少,正好与胃癌发病多一致。从2015
年中国癌症的统计数据看,虽然城市和农村癌症的总病例数相当,但是农村的胃癌发病数是城市的两倍以上。
所以,即便目前没有办法让中国的癌症病人都吃上有效的药物,也许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让中国的所有家庭都用冰箱。
2、盐
食物中食盐的摄入量,跟胃癌的发病率也是正相关的。有研究根据尿液里的盐含量推测食物中盐的摄入量,抽样检查了来至24
个国家的人,发现吃盐越多的国家,胃癌死亡率也越高。日本人饮食中的盐是比较多的。但这几十年来,日本的平均食盐摄入量一直在降低
。控制食盐量到底能减少多少胃癌?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食盐太多会引起很多健康方面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每人每天食盐的推荐摄入量降到了5
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日本还需努力,中国也要努力。比如冬至吃饺子,馅可以少放点盐,也不要沾酱油吃。
3、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导致胃溃疡,对于是否能导致胃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在中国做了一个根除胃溃疡的临床试验,但是治疗完后随访了七年,发现根除胃溃疡并没有减少胃癌的发病率。直到随访15
年后,才明显看到治疗胃溃疡对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降低。从2013 年开始,日本的国家健康保险开始为胃溃疡的根治买单,希望能够进一步减少胃癌及相关死亡率。
总 结
中国的胃癌发病率比日本少一些,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的胃癌贡献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病例。相对于美国提出的「癌症登月计划」,或者日本的全民筛查计划,冰箱、食盐、幽门螺旋菌这几件事情都是比较现实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