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季,能够舒舒服服地洗一个热水澡,是最幸福不过的事了,暖暖的蒸汽让人舍不得离开。但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冬季洗澡一定要多加注意,如果洗澡的方式不对,很有可能诱发心脏疾病的发作。对此,我们今天就一起看看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天洗澡有哪些误区。
1、热水泡澡时间长
泡澡时间太长,会使皮肤表面失去油脂保护,从而产生干燥瘙痒等症状,还会引起皮肤发皱、脱水等情况。此外,长时间泡澡容易疲劳,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
建议:盆浴20分钟,淋浴3至5分钟即可。
长时间泡澡容易疲劳,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
2、洗澡水温越高越好
洗澡水温过高,会让你的皮肤苦不堪言。它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同时,过高的温度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因为全身皮肤血管明显扩张,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会使心脏缺血缺氧。
建议:洗澡水温在37℃—40℃为宜。
3、洗澡顺序不讲究
冬季的低温使人体皮肤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温热的水突然从头而至,会让人体调节系统“措手不及”,引起头部及全身皮肤血管骤然扩张,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急剧缺血,头晕和胸闷。
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洗澡时,可先从远离心脏的四肢开始冲淋,等身体适应后,再冲躯干,最后洗头。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洗澡最好不要锁门,洗澡时最好家里有人,因为一旦发生危险,能及时请求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