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心脏病,最传统常规的手术方式是胸骨前正中切口。该方式可以很好地暴露心脏及大血管,让医生直接清晰的观察手术部位。然而,由于手术创口大,出血较多,感染及二次开胸的风险增加,同时明显的伤口瘢痕也会给孩子带来相当的心理压力;胸廓骨性支架遭到破坏,患儿术后还可能出现鸡胸的问题。
相较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微创侧切口的特点包括切口小而隐蔽,出血量较少,可以避免破坏胸骨的连续性,术后疼痛小而康复快。手术年龄从出生后100天左右到成人都可以,其胸骨弹性好、可塑性大,医生会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所以最为适宜。
进行微创侧切口手术,会为患儿采用气管插管复合麻醉。患儿向左侧躺,医生会从其右侧腋后线与第五肋间的交点至腋前线与第六肋间交点做一条6-8cm长的弧形切口。通过对其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进行插管,建立起一个体外血液循环系统,便可以阻断患儿自身的心脏血液循环,进行心脏畸形的矫正。畸形矫正的方法与胸正中切口时相同。手术过后,患儿需要在ICU观察1-2天,转入普通病房后,一般一周左右即可出院。
右胸侧小的切口窄而深,心脏的暴露面积较小,一般仅适用于情况较为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目前,国内也已经有将其应用到肺动脉狭窄矫治、右心室流出道疏通及法洛四联症的治疗上的经验。然而,对于较为复杂的情况,如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等,侧切口手术并不适用。另外,对于15岁以上的患者,由于其胸廓已固定,心脏位置更深,手术操作难度会更大,也应谨慎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