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脑血管病也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脑血管病死亡升至第二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有150万人。脑卒中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其康复治疗已日益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社区预防中老年脑血管病任重而道远。
1、控制自己的血压:
每年至少测量血压1或2次,如果高压(收缩压)持续大于135mmHg或低压(舒张压)持续大于85mmHg,请到医院看病。如果医生证实了您有高血压,建议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适当锻炼和用药。一旦您和医生找到了适合您的药物,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也不会影响您的生活质量。 此外有人到老年后才血压升高这种叫老年性高血压,其特点是收缩期血压高而舒张期血压低或正常,因而脉压增大。血压易波动,易造成直立性低血压。此类高血压的治疗以饮食、运动、和精神治疗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在药物治疗中要注意降压药的选用,不能使血压下降过快或过低于病前的血压水平,这样会出现脑供血不足症状,也可能导致心脑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另应注意给老年高血压者作综合治疗即结合用抗血小板药和降脂药。
2、了解自己是否有房颤:如果您有房颤,为了降低卒中危险,医生一般会让您口服一些华法令或阿司匹林等药物。
3、了解自己是否胆固醇高:降低升高的胆固醇也会降低卒中的危险性。胆固醇高可以通过节制饮食和锻炼控制,有一些人还需要药物治疗。
4、如果有糖尿病,控制好血糖是关键:如果仔细注意您的饮食,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和您的医生一起,制定一个适合您的生活方式和营养计划,同时服用一些药物,帮助您控制血糖。
5、坚持有规律地参加您所喜欢的体育活动:每天快步行走至少30分钟,可以在许多方面提高健康水平,也可以减少卒中。或者选择其他适合您生活方式的运动如:骑自行车、打高尔夫球、游泳、跳舞、打乒乓球等,保持每天都有一项有氧运动。
6、享受低盐低脂饮食:通过减少饮食中盐和脂肪的摄入,您可以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卒中的危险性。每天保持膳食平衡,充分的水果、蔬菜、谷类及适量的蛋白质。
7、保持良好的心态、愉快的心情:悲、大喜是脑卒中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应该微笑面对人生,真正保持情绪稳定。
8、重视脑卒中的预兆:如果您有任何卒中症状,如口角歪斜、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言语不利、饮水呛咳、复视等,请立即就医。
9、控制相关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因素。定期体检能及早发现,有效控制或减缓脑卒中的发生。
10、冬季预防脑血管病:(1)不贪吃:中老年人冬季进补应注意合理搭配,餐桌上除增补肉类食物外,每日水果和蔬菜不可少。(2)多饮水:减低血液黏稠度增加饮水量,尤其不应过度控制睡前水的摄入量。有研究表明,脑梗死最易发生在天亮将起床时和刚刚起床后,因为此时血液黏滞度大,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3)穿着暖:冬天里老人们除了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外,起夜时更应注意保暖。(4)勤活动:冬季老人选择室内活动,运动量明显减少。另外,冬季常因食欲大增,而饮食过量。在冬季老年人仍应坚持户外锻炼。既可以帮助消耗多余的热量,也可以通过丰富的文体活动,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调整心态。(5)互观察:患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等疾病者属于脑卒中的高危人群。生活中,患者和家人除了注意观察原有疾病的症状外,还应注意那些新出现的症状,当突然出现反复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步态不稳、言语含糊或一侧肢体麻木时,提示血栓形成前兆,或血栓已经形成,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脑血管高危患者应了解的内容。
1、基础性内容(1)什么是脑卒中?其病因有哪些?(2)卒中早期症状。(3)卒中危害。(4)有关治疗。(5)非药物治疗。(6)药物使用:①服药原因;②如何服药;③副作用;④药物间相互间作用;⑤何时复查2.特殊性健康教育 (1)让患者了解自己血压。(2)让患者了解自己是否有房颤。(3)教育患者戒烟。(4)教育患者饮酒要适度。(5)让患者了解自己的胆固醇水平。(6)教育糖尿病患者认真听从医师建议,控制好血糖、尿糖、体重。(7)在日常活动中规律参加患者所喜欢的体育活动。(8)保持低盐低脂饮食。保持膳食平衡。(9)教育患者经常与自己的医师沟通,了解自己是否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10)教育患者若有任何卒中早期症状,及时就诊。(11)教育患者社区康复训练方法。
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因果关系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其可以是一种疾病,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分为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和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
1、可干预性危险因素系指可以控制或治疗的危险因素,包括:
(1)高血压:系公认的脑血管病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卒中风险就越大。高血压病人群的脑卒中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3~6倍。
(2)糖尿病:糖尿病也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3倍。适量运动对血糖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3)高脂血症:系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导致动脉管腔狭窄。
(4)心脏病:各种心脏病,如心房纤颤、急性心肌梗死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及时治疗心脏病可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既是一种脑血管病,也是一种危险因素。30%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曾有过TIA的病史,33%的TIA患者迟早要发展或再发生完全性卒中。
(6)颈动脉狭窄:系脑血管病潜在性危险因素。当狭窄程度加重或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可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7)脑血管疾病史:曾患过脑血管疾病者的复发率明显升高。
(8)吸烟:吸烟是最容易预防的危险因素。吸烟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与吸烟的量成正比,最高可大不吸烟人群的6倍。
(9)酗酒:也系最容易预防的危险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脑动脉硬化或颈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可导致脑血管病。
(10)肥胖:肥胖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病死率比正常人群明显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2、不可干预危险因素系指不能控制和治疗的危险因素,其包括:
(1)年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55岁以后每增加10岁患脑血管病发病率增加1倍以上。
(2)性别:男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比女性高,且男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也比女性高。
(3)遗传:家族中有脑血管病的子女发生脑血管病的可能性明显升高。
(4)种族:黑人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白种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脑血管病发病率也明显高。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症状(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按缺血部位可分为颈内动脉TIA和椎-基底动脉TIA。
1、颈动脉系统缺血性发作较少见,持续时间较长,易引起完全性卒中,以发作性偏瘫或单肢轻瘫最常见。颈动脉分布区受累,缺血的症状反映在同侧的眼或脑。视觉障碍表现为一过性事物灰暗、成雾状或模糊,有时有眼前阴影。半球缺血经常引起对侧面部或肢体的麻木和/或无力,也可以出现言语不利和认知行为改变。
2、椎-基底动脉系统发作较多见,发作较频繁,持续时间较短。主要表现为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及脊髓近端缺血症状。以眩晕、呕吐、事物不清或变形、站立或步态不稳、眼震、视野缺损、复视、听力下降、延髓性麻痹、交叉性瘫、轻偏瘫、四肢瘫等症状最常见。
(1)视觉:一过性黑蒙、视野障碍、复视。
(2)言语:言语困难、构音障碍。
(3)轻瘫:轻单瘫或轻偏瘫。
(4)感觉:偏身感觉障碍。
(5)精神:意识混乱或记忆缺失。
(6)前庭功能:眩晕、耳鸣、恶心和或呕吐。
(7)脑干:跌倒发作、面部感觉异常。
(8)小脑:共计失调。
(9)头痛。
(二)脑栓塞多数在动态下突然发病,少数在静态下发病。大多数在无前驱症状下,突然发病并在数秒或数十秒内症状达高峰。少部分病人在几天内呈阶梯式进展恶化,这是因为反复栓塞所致:脑栓塞的表现取决于被栓塞的动脉。也可因多条脑动脉栓塞而表现复杂。多数的脑栓塞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可表现为头痛、抽搐、失语、面舌瘫、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等。少数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可表现为意识障碍、复视、口舌麻木、面瘫、眩晕、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等。较大动脉栓塞致大块梗死或多发栓塞者,在发病后3~5天病情加重,甚至因高颅压引起脑疝致死。少量的空气栓塞,症状在短期内可完全消失;大量者,病情重,甚至在短期内死亡。其他类型的栓子引起的表现与血栓栓塞相似。大多数患者可查出栓子来源的原发疾病或原因,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主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骨折、心脏手术后、大血管穿刺术后等。有的合并其他部位栓塞者,还表现为相应症状如胸痛、咯血、呼吸困难、腹痛、腰痛、血尿、球结膜出血、皮肤出血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引起的脑栓塞,可伴有明显的发热及全身症状。脑栓塞后果:栓子进入脑动脉后,向远端移行至比栓子直径小的动脉时,发生阻塞并造成:①该动脉远端供血中断,其相应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变性、坏死及水肿。②受栓子的刺激,该段动脉和周围小动脉反射性痉挛,加重脑缺血。③动脉内的栓子向近心端延长,造成继发性血栓,扩大脑缺血的范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