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在大肠癌中,直肠癌占85%左右。直肠癌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较高部位的直肠癌,如病程不是太晚,一般都可以保留肛门。但对于中低位尤其是低位直肠癌,手术能否保留肛门,是患者本人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外科医生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如果不能保留肛门就应该在腹部做一人工肛门,俗称造瘘,即在腹部挂一粪袋从腹部排便。直肠癌患者对此严重抵触,主要在于腹部人工肛门生活不便、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心理损害,如担心周围人会歧视自己,不愿走出家门,参加社会活动等。而医生会考虑的更多,既要尊重患者的要求,还要争取肿瘤得到根治,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应该指出,做的再好的人工肛门也不如天然肛门,因此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情况下应该同情患者的意愿,尽可能保留肛门。但同样应该强调,只求保留天然的肛门形态而不能保存它原来的肛门功能,实际上更糟糕;如果勉强保留下来的肛门没有控便功能,一天到晚不停地流大便,就等于是一种会阴部人工肛门,术后护理起来反不如腹部人工肛门方便,腹部的人工肛门可以贴粪袋收集大便,简单卫生还能保护皮肤不受粪水侵蚀,而会阴部的人工肛门则做不到,很快就会出并发症。至于为了要保留肛门,而牺牲了手术的彻底性,降低了治愈率的患者,更是得不偿失。因此,当根治和保肛不能兼顾时,理智的选择是,将根治放在第一位,不应该将腹部人工肛门看成是低位直肠癌根治切除术的一个严重缺陷。医生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患者在不能被说服的情况下,放弃手术,这等于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机会,令人扼腕。
不过,广大患者也不用太担心,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对直肠癌生物学特性新的认识,术前放化疗的开展,手术器械特别是双吻合器的改进,以及外科医生手术技巧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能够得以保肛,大部分原来必须造瘘的患者避免了肛门切除术。
目前对于中低位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术式大概有以下几种:
1、经腹直肠前切除术,即经典的Dixon术,该术式最初的设计只适用于腹膜返折以上的肿瘤,但双吻合器尤其是弧形切割缝合器的应用,使该术式目前也扩展应用到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术。
2、Park手术(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该术式适用于那些无法使用双吻合器的患者,手术保留了肛门的内外括约肌,吻合口位于肛管上缘或齿状线。。
3、经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ISR),该术式最初的设计初衷是用于炎症性肠病做全结、直肠切除的患者的肛门切除,手术仅仅切除直肠肛管的内括约肌,保留外括约肌和周围组织,从而达到避免会阴部切口长期不愈合的目的,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保留肛门外括约肌的方法,也用于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
4、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切除术(APPEAR手术), 该术式2008年5月由Williams教授首先报道,其经腹部分与普通的前切除术相同,会阴部的操作由前会阴路径进入,在直视下离断盆底肌,可以游离出平均长约3cm的被盆底肌和耻骨直肠肌包裹的以往手术无法显露的下端直肠,从前会阴切口将已游离的结直肠从盆腔拖出,在体外使用双吻合技术,将直肠残端或肛管同近端结肠吻合。理论上讲该术式似乎能达到极限保肛,但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漏等问题还有待时间检验。
5、Mason手术,该术式为经肛门括约肌途径的低位直肠肿瘤切除术(Mason手术),原则上只有早期直肠癌才有适应证(姑息行切除术除外)。
6、其它术式,包括bacon术,turnbull术,肿瘤局部切除手术、TEM手术(经肛门内镜下微创手术)等。
以上这些术式,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定,由于这些手术的指征或适应征十分专业,一般人甚至低年资医生都是很难掌握的。患者及家属千万不能因为一知半解而干预医生对术式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