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及皮下感染
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常见的有疖、痈、蜂窝组织炎、急性淋巴管炎及脓肿等。
疖系单个毛囊或皮质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扩散到皮下组织
病因:1、致病菌:常见的是葡萄球菌。2、诱因:好发在人体常受磨擦的部位,如颈、背、腋、臀等。糖尿病、肾病及健康欠佳的人容易发生。
诊断要点:1、开始时在毛发根部出现一小脓疱,几小时后其周围有深红色的肿胀、发热、疼痛。2、2-4天后,肿胀显著突出,中央有灰白色脓头形成。6-7天后,中心坏死组织脱落,脓液排出,肿胀及疼痛减轻。3、脸部的疖常引起严重的肿胀、发热、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高热、脉快、呼吸急促、精神烦躁、食欲减退及白细胞增高等。
治疗:1、切忌挤压针挑。2、初起局部可用冷敷,至肿胀明显时改用热敷。3、全身及局部使用抗生素。4、有糖尿病的,必须同时治疗糖尿病。
痈为一多头的疖或一群疖融合而成。
病因:同疖。
诊断要点:1、局部:初起时为一红、肿、硬、痛区域,上有许多小脓头。向周围蔓延后,痈的中央开始坏死并向下凹陷,凹陷的周围仍有脓头及红肿。红肿的外围为坚硬的水肿,与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的界限。2、全身症状:常有发热、寒战、头痛、疲乏、厌食等。3、: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增高。
治疗:1、非手术疗法同疖。2、切开引流:炎症已局限并有坏死组织形成时,应早期切开引流,切口可用“+”、“*”等。十字切口较为常用。切口应深至筋膜并将所有脓隔打通使成单腔,以利引流。
急性蜂窝组织炎
是化脓性细菌所致的皮下组织的急性炎症
病因:1、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性或腐败性细菌等。2、感染途径:细菌可由微小伤口进入皮下组织,或经血循环感染。如引流不畅的感染伤口、疖、痈等均可引起蜂窝织炎。
诊断要点:1、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红、肿、热、痛显著。炎变区域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严重的可发生广泛的皮下组织坏死。局部淋巴结疼痛肿大。2、全身症状:明显与否和细菌毒力及病人健康情况有关。一般都有发热、恶寒、疲乏等。3、体征:炎变区域有明显的触痛及凹陷性水肿。后期有皮肤水泡形成,皮下积稀脓或坏死。若四肢或颈部受累,常有机能障碍。
治疗:1、制动:患肢应抬高休息。2、热敷:湿热敷较佳。3、切开引流:如脓肿已形成应早期切开引流,伤口引流不畅所致的蜂窝织炎应尽早扩大伤口。4、全身治疗:增加营养,静脉使用抗生素。
急性淋巴管炎(丹毒)
病因:1、致病菌:与蜂窝织炎同。2、创伤或其它急性软组织感染的并发症,如疖,手、足的感染。
诊断要点:1、部位:多发生在四肢,常有感染病灶,如手或足创伤后。2、浅层的淋巴管炎在皮肤上出现明显的点状、片状或条索状红肿,其近侧的淋巴结常肿大并有触痛。3、深层的淋巴管发炎,除皮肤和皮下组织出现浮肿外,触诊可有硬索条感。4、全身症状:病人可有发热、疲乏等。
治疗:1、去除原发病灶或积极控制感染病灶。2、局部及全身治疗:同蜂窝织炎。
急性脓肿
局部化脓性炎变的结果可以痊愈或组织坏死、液化成脓肿
病因:1、急性化脓性炎变如疖、蜂窝织炎、骨髓炎,均可成脓肿。2、全身化脓性感染的并发症,如脓毒血症所致的转移性脓肿。
诊断要点:1、局部:早期有跳痛、发热、发红及肿硬。脓肿形成后,浅者可有波动感,深部脓肿,若张力较大或脓肿的壁很厚,则波动不明显。2、全身症状:小脓肿可无明显全身症状。较大的脓肿常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增高。
治疗:1、切开引流:脓肿一但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浅表的脓肿常在切开皮肤或皮下组织后,脓液即排出。较深的脓肿须切开筋膜,以手或血管钳伸入脓腔,将所有间隔打通,使脓液畅流。切口应够大,以利引流。脓腔用凡士林纱布填充,再行包扎。2、全身治疗:见皮及皮下感染。
甲沟炎、甲下脓肿
甲沟炎常起于刺伤、修甲过短、嵌甲等。初起时,炎症常局限于一侧,以后可逐渐蔓延至全甲沟及甲下,脓液积于甲下时,指甲呈白色,称为甲下脓肿
治疗:早期可给予外用及口服消炎药,有脓时应尽早切开引流,切口应选在感染较重的一侧,纵行切开甲后皱壁,稍做分离即可清除脓液。如甲沟或甲下感染较重时,应视情况拔除部分或全部指甲,以利引流。
化脓性指头炎,甲沟脓肿
特点是肿胀触痛只限于手指末节,跳痛剧烈。因其皮下组织坚韧且为一密闭间隙,故易发生血循环障碍,引起末节指骨骨髓炎、或指头坏死。当形成末节指骨感染时,局部显著肿胀,呈蛇头状,临床如发现限局性剧痛点,即为脓肿部位。应及时切开引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