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其外科治疗应遵循减压与稳定的原则,常规手术如全椎板、半椎板、椎间开窗等入路行间盘摘除术,可达到神经根松解与减压之目的,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出现腰椎不稳等并发症较多的缺点,或术后伴有因腰椎不稳、粘连及瘢痕等所致的腰痛或(和)坐骨神经痛。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1、经皮化学溶核术
自1964 年将木瓜凝乳蛋白酶首次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关于它的运用价值一直存有争议。其利用胶原酶是分解胶原的酶,能溶解髓核和纤维环而不损伤邻近结构,不损伤细胞膜和神经细胞,不破坏其它蛋白质,能在生理酸碱度和正常温度下分解胶原纤维对于化学溶核术是否优越于传统手术方式,各家仍存有争议。也认为化学溶核术具有比传统手术缓解疼痛更快的优点,但比“标准”间盘切除术没有肯定的优越性。化学溶核术最常见的副反应是腰背部麻木。对于能耐受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突出髓核直径小于1厘米,排除明显椎管狭窄、足下垂、括约肌功能障碍等神经症状、腰椎滑脱、过敏体质者均可采用此术式。化学溶核术作为椎间盘手术的替代作用一直受到非议,能否在临床上得以推广,尚需要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验证。
2、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LMN)和经皮椎间盘镜直视下椎间盘摘除术((BN))
内窥镜直视下椎间盘摘除术与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但前者是在内窥镜直视观察下直接到达病变三角区。在内窥镜视野移动观察下,可以清晰显示神经根管内工作三角区的局部解剖结构,直视下直接切出突出的髓核组织并可以观察神经根减压的情况,减少了神经根损伤的机会。此术式适合于单纯性和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或神经根管狭窄症者效果不佳。
3、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其适合于纤维环未破裂者,且不合并侧隐窝狭窄、后纵韧带钙化或关节突畸形等病变者。对于椎间盘破裂、脱出及突出物钙化或骨化者,不适合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较为苛刻的适应证限制了此术式在临床上的使用,同时激光辐射汽化是否能引起周围组织的热损伤,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另外此术式也存有神经根损伤、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4、MED技术
随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脊柱内窥镜技术得以在临床上应用。由美国开始发展起来,是九十年代末国际脊柱外科领域一项新微创手术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是继椎间盘入路和椎间孔入路之后内镜技术的又一创新,其手术途径是与传统腰椎间盘摘除术和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相同的后方入路。微创手术具有安全、有效、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当代外科的发展方向。临床实践中如果能够做到诊断准确,病例选择适宜,就可以获得优良的疗效。在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手术选择中,微创、有限化手术倍受医患双方的欢迎和接受,显示出微创手术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