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功能性便秘可以预防吗?
功能性便秘可以做到有效预防,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管理的预防:清淡易消化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水果、蔬菜等,忌辛辣刺激、烟酒、浓茶、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2)环境适应预防:环境有充分的认知和心理准备,提高对环境应变能力;
(3)睡眠质量的调整预防:养成良好的生物钟,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药物干预;
(4)精神、心理调整的预防;善于解除心理负担,缓解焦虑;
(5)药物应用的预防:养成定时排便、主动排便习惯,可预防性应用缓泻剂如聚乙二醇散剂或者乳果糖。
2、什么是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 是指症状起源于中、下胃肠道的功能性胃肠病, 表现为持续的排便困难、排便频率减少或排便不尽感, 同时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并满足一定的时间条件。长期便秘可引起结肠憩室、肛周疾病、结肠黑便病和泻剂结肠等, 且为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的常见诱因之一。严重便秘患者还可伴有失眠、烦躁、抑郁、易怒、强迫观念及行为等心理障碍。因此, 提高消化医师对功能性便秘的认知和诊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功能性便秘都有哪些症状和表现或者身体有哪些不舒服?
功能性便秘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想排而排不出大便,粪便干结呈球状或质硬,有排便不尽感、排便阻塞感或肛门直肠下坠感,排便次数减少<3次/周,排便量<35g/天,或25%以上时间有排便费力。
4、哪些因素可以引起功能性便秘?
目前认为功能性便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饮食及生活习惯:Roma 等发现, 食物中纤维素含量是影响便秘患病率的一个独立因素。低渣低纤维素可以使粪便量明显减少, 饮食纤维中的戊糖具有很强的吸水性, 导致大便量增多, 体积增加, 有效刺激肠道, 内括约肌松弛幅度增大而快, 粪便停留时间缩短。反之,食物中纤维不足, 则使粪便通过肠道时间明显延长,形成便秘。长期精细食物, 还可能导致维生素B1 缺乏, 可致肠肌无力引起便秘。食物中增加30 g/ 天 植物纤维可以明显增加肠蠕动, 此称为纤维素样效应。此外, 经常饮酒和服用泻药, 可使肠道敏感度减弱, 引起或加重便秘;
(2)排便动力学异常:文献报道功能性便秘与结直肠动力异常有关, 且一部分患者结直肠动力障碍已得到证实。结肠蠕动不协调可导致结肠收缩无效, 同样可引起结肠排空迟缓。粪便在结肠转运时间延长可增加黏膜对水分的吸收, 引发粪质变硬、排便费力及排便未尽感等症状。
(3)盆底肌功能障碍:部分便秘患者有直肠功能的异常,表现为排便时无法协调肛门外括约肌和盆底肌的活动。包括横纹肌功能不良, 直肠平滑肌动力障碍、直肠感觉功能损害、肛门内括约肌功能不良等。
(4)精神、心理因素:工作繁忙、精神紧张和生活不稳定等因素导致不能定时排便, 日久使直肠对粪便压力的敏感性降低,形成功能性便秘。另外, 精神抑郁、过分激动或负性生活事件使机体发生条件反射障碍, 高级中枢对副交感神经抑制增强, 致使分布于肠壁的交感神经作用增加, 产生便秘;
(5)激素、神经递质和其他调节因子异常:随着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研究的深入, 一些研
究发现功能性便秘患者胃肠动力学异常与特定的胃肠激素水平异常有关。激素、神经递质、信使受体等调节因子与神经系统一起完成调节胃肠运动。胃肠激素都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类, 主要作用是调节胃肠运动及消化液分泌。这类肽类激素在脑组织中也可以发现, 又名脑肠肽。当这些物质分泌异常时会引起肠道运动障碍。
5、如何诊断功能性便秘?如何自我判断是否存在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须依靠病史, 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可为慢性便秘的进一步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问诊时要注意患者便秘症状的特点( 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便意)、伴随症状、基础疾病,同时要注意患者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及用药情况等。肛门直肠指检简易、方便, 可了解局部结构(痔疮、肛裂、直肠脱垂、肿物等)、粪便嵌塞、指套染血与否及用力排便时会阴部异常下降等情况,并获得肛门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功能的第一手资料。便常规和便潜血应作为常规检查,应特别注意患者有无报警征象, 如便血、大便隐血阳性、贫血、消瘦、腹部包块、明显腹痛、有结直肠息肉史以及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等。对年龄 40岁、伴有报警症状者, 应进行必要的实验室、影像学和结肠镜检查, 以明确便秘是否为器质性病变所致。
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 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推荐使用。其诊断标准为: ( 1 )症状必须包括以下2项或2项以上:a.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b.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c. 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 d.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或阻塞感;e.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 如用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f.排便次数 3次/周。( 2) 在不使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 3) 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肠易激综合征( IBS)。诊断之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 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6、功能性便秘和哪些疾病易混淆或者说和哪些疾病需要鉴别?
功能性便秘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仅具有排便次数的减少、不易排出的硬结粪便和排便费力等临床表现,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除具有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表现外, 还具有与排便相关的腹痛和腹部不适等症状;
(2)肠道器质性病变: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肠腔狭窄等肠道器质性病变患者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便秘,相关检查有相应的临床证据;
(3)系统性病变: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硬皮病、尿毒症等;
(4)神经系统疾病: 巴金森氏病、骶神经肿瘤、自主神经疾病、巨结肠等;
(5)药物: 阿片类、抗胆碱药、抗痉挛药、抗抑郁药、降压药、利尿药等有些药物服用后会出现便秘表现,停药后症状可缓解。
7、哪些检查有助于确诊功能性便秘?
结肠镜、结肠气钡对比造影检查可排除肠道肿瘤及肠道炎症反应等疾病,对有年龄>40岁者和有报警症状人群应作为常规检查,对疑有系统性病变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结蹄组织病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如甲状腺功能、血糖、免疫指标等;对于难治性便秘在药物治疗无效、外科手术前应进行肠道动力及肛门直肠功能检测了解肠道功能及结构异常。结肠排空试验有助于判断便秘类型,即慢传输型、出口梗阻性型、还是混合型?
8、如何治疗功能性便秘?
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的排便反射,遵循个体化及综合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疾病,解除心理负担。增加膳食纤维、多饮水及适当增加活动量,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滥用泻药;
(2)膳食纤维的补充: 膳食纤维本身不被吸收,能吸附肠腔水分从而增加粪便容量,刺激结肠动力,是功能性便秘首选的治疗方法。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有麦麸或糙米、蔬菜、含果胶丰富的水果如芒果、香蕉等(注意未熟的水果含Q酸反会加重便秘),此外应注意大量膳食纤维会引起腹胀,可疑肠梗阻者禁用;
(3)通便药物应用:注意药物安全性及依赖性。对长期便秘患者宜采用作用温和、副反应少、适宜长期使用的缓泻药如容积形成药如欧车前制剂或甲基纤维素,渗透性泻剂聚乙烯乙二醇4000、不吸收的糖类如乳果糖或山梨醇等。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水吸附作用或渗透作用增加肠腔水分使粪便容积增加, 合适剂量对电解质平衡影响很少,一般副反应为腹胀但多可忍受。在应用这类药物的基础上,鼓励患者建立定时排便习惯,经过一至数月有可能逐渐停用泻药。刺激性泻药如酚酞、蒽醌衍生物大黄或番泻叶等,具有抑制肠腔水分吸收与增加水分分泌及促进肠动力的多重作用。这类药物导泻作用较强,适于短期、间歇使用。长期滥用,会导致药物依赖且用量越用越大,反而增加便秘的顽固性,且长期应用可引起结肠黑变病并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4)促动力药:作用于肠神经末梢,释放运动性神经递质或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增加肠道动力,但用药时应注意药物安全性,某些作用于5-羟色胺是受药物具有潜在心血管疾病风险;
(5)生物反馈疗法:对部分有直肠肛门、盆底肌功能紊乱的便秘者可能有效,通过治疗使患者重新建立排便反射;
(6)手术治疗:严格掌握手术手术适应症,对严重顽固性便秘上述治疗无效,确认为属慢通过便秘而肛直肠、盆底功能正常、小肠动力正常的患者,可考虑作结肠次全切除术。手术治疗有一定复发率,术后给予相关药物治疗。
9、功能性便秘药物治疗和预防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赖性,避免长期滥用刺激性泻药。因其会导致药物依赖且用量越用越大,反而增加便秘的顽固性,且长期应用可引起结肠黑变病并增加大肠癌的风险;对粪便嵌塞者可采取清洁灌肠或用轻质液状石蜡油直肠给药。
10、功能性便秘的预防和治疗时饮食管理应该怎样?
功能性便秘患者应注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能改变粪便性质和排便习性,纤维本身不被吸收,能使粪便膨胀,刺激结肠动力。这对于膳食纤维摄取少的便秘患者,效果较好。肠梗阻或巨结肠以及神经性便秘患者,则不能用增加膳食纤维来达到通便的目的,应减少肠内容物,并定期排便。饮食宜选用含粗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及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粗粮、豆类等。可选用芝麻、蜂蜜、萝卜、香蕉、银耳、花生、玉米、菠菜、蕹菜、芹菜、麦麸、荞麦、葵花子、植物油、无花果、荸荠等食物及决明子、生首乌、当归等中药治疗。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浓茶、咖啡、大蒜、辣椒等食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