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健康教育问答
1、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预防吗?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做到有效预防,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管理的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聚集性,应采用分餐制;幽门螺杆菌对外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干燥及热均很敏感,多种常用消毒剂很容易将其杀灭,加强餐具的消毒,保持餐具干燥;加强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及时清理排泄物,避免污染水源。另外,定时定量进餐,不进食不洁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进食腌制及熏制、烧烤类食物。
(2)任务环境适应的预防:研究表明应激状态下Hp感染危险性增加。应对任务环境有一个良好的认识,调整自身更好的适应环境,以减少应激。
(3)睡眠质量的调整预防:一方面,睡眠质量和胃肠道功能明显相关。睡眠差者,更容易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道疾病。另一方面,睡眠质量和免疫功能相关。长期睡眠差者,免疫功能可能发现下降。
(4)精神、心理调整的预防:有研究显示长期焦虑容易导致肠易激综合征,抑郁症容易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Hp感染可能会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
(5)药物应用的预防:如出现上腹痛、饱胀、纳差等高度可疑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可先服用抑酸、胃黏膜保护剂。有条件时,完善胃镜和Hp相关检测。
(6)规范诊疗,按诊疗规范及时就诊、治疗:如平时有上腹痛、饱胀、纳差、嗳气、恶心、口臭等症状,完善胃镜和Hp相关检查,并规范治疗。
2、什么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一般定植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产生高活性的尿素酶。尿素酶一方面直接损伤胃黏膜,另一方面分解尿素产生NH3,以保护Hp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而利用Hp的定植和生存。此外,Hp还能产生多种致病因子,如空泡细胞毒素、细菌毒素相关蛋白等,导致其定植处胃黏膜炎症和免疫反应。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和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发病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指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定植,导致胃黏膜局部损伤。全球Hp的感染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普遍高于发达国家。人-人之间的传播是唯一的传播途径,主要的传播方式有口-口传播、粪-口传播、胃-口传播等。
3、幽门螺杆菌感染都有哪些症状和表现或者身体有哪些不舒服?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和其合并症有关。Hp感染最常见的合并症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表现为上腹痛,多为针刺样痛或胀痛,和进食相关,喜按压疼痛部位;以及饱胀、嗳气、反酸等。也多合并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如纳差、腹胀、恶心。还有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口臭。
4、哪些因素可以引起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最有可能在患者幼年时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在不同人群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10-80%。10岁前,超过50%的儿童被感染。已知的危险因素有:①社会经济水平差;②居住条件拥挤;③多个儿童同睡一张床;④兄弟姐妹众多;⑤污染的水源;⑥种族;⑦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
细菌对外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干燥及热均很敏感,多种常用消毒剂很容易将其杀灭。
5、为什么会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需氧菌,其稳定生长需依靠在生长的微环境中含5%~8%的氧气,在大气和绝对厌氧环境中均不能生长。世界上有一般以上的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发展中国家感染率更高。在自然环境中,目前认为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的传播方式有口-口传播、粪-口传播、胃-口传播等。
(1)口-口传播:最主要的途径。大家共同进餐时,Hp可通过筷子传播。也可通过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经口-口传播。另外手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也起一定作用。
(2)粪-口传播:Hp可以通过粪便污染水源,而引起的粪-口传播。
(3)胃-口传播:它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内镜操作医生。因为幼儿常发生呕吐和胃食管反流,而呕吐物或胃食管反流,可能引起Hp的胃-口传播。内镜操作医生,接触患者胃内粘液,可导致Hp的胃-口传播。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1)侵入性方法依赖胃镜活检,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胃黏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如HE染色、Warthin-Starry银染、改良Giemsa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吖啶橙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细菌培养、基因检测方法(如PCR、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基因芯片检测等)。(2)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不依赖胃镜检查,包括13C或14C尿素酶呼气试验、HpSA检测(依检测抗体分为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检测两类)、血清Hp抗体检测等。
Hp感染的诊断标准:符合下述三项之一者可判断为Hp现症感染:①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染色或细菌培养三项中任一项阳性;②13C或14C尿素酶呼气试验阳性;③粪便Hp抗原检测阳性。血清Hp抗体检测(经临床验证、准确性高的试剂)阳性提示曾经感染,从未治疗者可视为现症感染。出海及执行任务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可行粪便Hp抗原检测。
Hp感染根除治疗后的判断:应在根除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进行,首选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符合下述三项之一者可判断为Hp根除:①13C或14C尿素酶呼气试验阴性;②粪便Hp抗原检测阴性;③基于胃窦、胃体两个部位取材的快速尿素酶试验均阴性。
7、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治疗吗?
Hp阳性疾病
强烈推荐
推荐
消化性溃疡(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
胃MALT淋巴瘤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
长期服用PPI
胃癌家族史
计划长期服用NSAIDs(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其他Hp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息肉、巨大胃黏膜肥厚症等)
个人要求治疗
因Hp对某些疾病可能存在保护效应(如溃疡性结肠炎),故对于不存在上述根除适应证者,我们不建议查Hp。“治疗所有Hp阳性者,但如无意治疗,就不要进行检测”,这是世界胃肠病学组织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指南”中提出的良好实践要点。
8、哪些检查有助于确诊消化性溃疡?
(1)内镜检查:消化性溃疡诊断的金标准。可观察溃疡的形态、大小、数量等,还可活检病理检查以更准确地明确溃疡的性质。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非侵入性检查。敏感性较内镜检查低,对小病灶的识别率低于内镜。
(3)Hp感染检测:有助于明确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4)便潜血:对于存在周期性规律性季节性上腹痛的患者,如便潜血阳性,高度提示消化性溃疡。
9、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2012年我国Hp感染处理共识意见推荐的根除方案: 铋剂+PPI+2种抗菌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 疗程10天或14天。抗菌药物组成方案有4种: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②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③阿莫西林+呋喃唑酮;④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10、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和预防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按医嘱规律服药。因为需同是服用3或4种药物10天或14天,服药可能会导致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应按医嘱规律服药,否认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导致根除失败。
(2)复查时间应为停用根除Hp药物至少4周。否则结果可能为假阴性,即存在Hp感染,但检测结果为阴性。
(3)根除Hp前停服PPI不少于2周,停服抗菌药物、铋剂不少于4周。如补救治疗,建议间隔2-3个月。
(4)复查时可选择13C或14C尿素酶呼气试验、粪便Hp抗原检测、胃黏膜的快速尿素酶检测。而血清Hp抗体检测不能用于根除后复查。
(5)已证实存在Hp感染者的家庭成员中,符合Hp根除适应证者应查Hp。
(6)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采用分餐制,注意餐具消毒;孩子应有独立的餐具,注意消毒,尽量避免成人或成人餐具直接接触其食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