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腰椎滑脱?
是指腰椎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引起的上腰椎相对于下腰椎或骶椎向前或向后的移位。如今,腰椎滑脱症已属骨科常见病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5%。通俗的讲,就是指腰椎上位椎体向前脱位,导致上下椎体之间后缘不齐的现象。如下图。
(图1 第5腰椎体相对于骶椎向前滑移,腰椎与骶椎后缘不齐)
导致腰椎滑脱原因是什么?
1、 病因
①、发育不良性(关节先天性发育不良);
②、 峡部裂性(腰椎峡部缺损);
③、退变性(脊柱小关节的退行性改变);
④、创伤性(腰椎峡部附近后结构的急性骨折);
⑤、病理性(由于全身和局部骨质病变导致脊柱后部结构的破坏)
⑥、医源性(多为减压过程中过多摘除骨质所致)。
其中,退变性和峡部裂性滑脱占绝大多数。
峡部裂
2、分度
临床上一般按Meyerding法分度:
①、 I度----滑脱<25%)
②、 II度---滑脱
③、 III度--滑脱
④、IV度--滑脱
⑤、 V度---滑脱>100%(腰椎脱离)
腰椎滑脱都有哪些症状与体征?
腰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滑脱类型、程度、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一般主要有如下的表现:
(1)、腰痛 长期反复下腰痛,站立或弯腰时疼痛加重,卧床减轻。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病史延长,多数患者病情将逐渐加重。
(2)、腿痛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将逐渐出现下肢的症状。表现出单侧或双侧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和麻木,从臀后、大腿后一直向下到小腿外侧、足部,甚至小腿后部。有时出现间歇性跛行,走一段路便要蹲下休息几分钟,才能继续行走。少数严重者还会出现下肢无力、肌肉萎缩,甚至二便失禁、下肢瘫痪。
(3)、查体可见下腰前凸增大,压叩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椎后伸活动受限。下肢神经受累区触痛觉可见减退,甚至肌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直腿抬高受限(阳性)。
腰椎滑脱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有效,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避免参加腰部负重,扭转、弯腰用力等活动,减少腰部过度旋转,蹲起等活动,减少腰部过度负重。这样可减少腰椎小关节的过度劳损、退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减轻体重,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堆积。体重过重增加了腰椎的负担及劳损,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增加了腰椎在骶骨上向前滑脱的趋势。加强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腰背肌肉的强劲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拮抗腰椎向前滑脱的趋势。腰背肌肉的锻炼可用下列两种方法。其一是俯卧位,两上肢呈外展状、抬头、抬胸、上肢离开床面,同时双下肢亦伸直向后抬起呈飞燕状。其二是仰卧位,两膝屈曲,双足踩于床面,吸气时挺胸挺腰,使臀部离开床面,呼气复原。当有一定腰部症状时,可行腰部理疗、围腰保护、局部封闭,服用相关药物。
(2)、手术治疗:对保守治疗无效、严重滑脱、或滑脱进展者;伴发持续性神经根压迫症以及椎管狭窄者。手术的目的是恢复脊柱序列、解除神经压迫、重建稳定脊柱。具体包括:脱位椎体复位、椎管神经根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以及节段植骨融合等步骤内容。经大量临床病例证实,这些手术效果比较理想,病人满意度高,长期随访结果显示远期稳定性好,已成为成熟的标准术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