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种种原因,滥用泻药的患者越来越多,长期服用泻药不但会导致“泻剂依赖”而且还可能引起结肠病变,并损害肠神经系统,使结肠的动力减弱,从而形成了泻药性便秘。
如果患者已形成了“泻药依赖性便秘”,该怎么办呢?
首先,如果患者感觉排便不正常,应该至医院就诊,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合理的治疗。
第二,生活饮食起居的调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治疗方法:1.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多食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养成多饮水的习惯。2.纠正不良排便习惯:经常忽视便意将影响正常排便反射,导致便秘。坐在便器上看书看报是另一种不良排便习惯,不利于排便反射的连续进行。对于不习惯坐式便器者,改为蹲位排便较有利。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有助于改善消化道的功能。
第三,必须停止服用剌激性泻药,如不能立即停止,可以逐渐减量或用其它治疗代替,直至恢复正常排便。
第四,中医药治疗便秘的方法较多,但应辨证施治,对于泻药性便秘,切忌运用硝黄等峻泻药,也注意不可盲目运用清热解毒泻下通里之药。笔者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滋阴养血,润肠通便:表现为大便干,排便次数少,舌干咽燥,头晕失眠,面色萎黄,舌红苔少,脉细数。可用:当归10克、生地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生白术15克、火麻仁15克、女贞子10克、肉苁蓉15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健脾益肾、理气通便:表现为大便干,排便困难,乏力胃寒,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常用药物如下:制附子10克、生白术15克、枳壳10克、生黄芪20克、当归10克、炒莱菔子10克、生地15克、沉香6克、茯苓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
一般患者很难判断自己该用以上哪种药方,因此,应该在中医大夫的指导下用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