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的血流受阻、血液淤滞时,则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的增高。临床上表现有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具有这些症状的疾病称为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门静脉正常压力为1.27~2. 35 kPa (13~24 cmH20),平均解放军302医院普通外科诊疗中心褚延魁值为1. 76 kPa (18 crrlH20),比肝静脉压高o.49~0. 88 kPa (5~9 cmH20)。门静脉高压症时,压力大都增至2. 9~4.9 kPa (30~50 cmH20)。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不超过1.6 kPa (16 crriH20)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很少破裂出血。
门静脉高压症形成后,可以发生下列病理变化:
1、脾肿大( splenomegaly)、脾功能亢进(hypersplenism) 门静脉血流受阻后,首先出现充血性脾肿大。门静脉高压症时可见脾窦扩张,脾内纤维组织增生,单核一吞噬细胞增生和吞噬红细胞现象。临床上除有脾肿大外,还有外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称为脾功能亢进。
2、交通支扩张 由于正常的肝内门静脉通路受阻,门静脉又无静脉瓣,四个交通支大量开放,并扩张、扭曲形成静脉曲张。在扩张的交通支中最有临床意义的是在食管下段、胃底形成的曲张静脉。它离门静脉主干和腔静脉最近,压力差最大,因而经受门静脉高压的影响也最早、最显著。肝硬化病人常有胃酸反流,腐蚀食管下段粘膜引起反流性食管炎,或因坚硬粗糙食物的机械性损伤,以及咳嗽、呕吐、用力排便、重负等使腹腔内压突然升高,可引起曲张静脉的破裂,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
3、腹水门静脉压力升高,使门静脉系统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同时肝硬化引起的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及淋巴液生成增加,促使液体从肝表面、肠浆膜面漏入腹腔而形成腹水。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主要是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呕血或黑便、腹水或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如疲乏、嗜睡、厌食)。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一旦破裂,立刻发生急性大出血,呕吐鲜红色血液。由于肝功能损害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又因脾功能亢进引起血小板减少,因此出血不易自止。由于大出血引起肝组织严重缺氧,容易导致肝昏迷。
体检时如能触及脾,就可能提示有门静脉高压。如有黄疸、腹水和前腹壁静脉曲张等体征,表示门静脉高压严重。如果能触到质地较硬、边缘较钝而不规整的肝,肝硬化的诊断即能成立,但有时肝硬化缩小而难以触到。还可有慢性肝病的其他征象如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