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萎缩是指外侧膝状体以前的视神经纤维,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索因各种疾病所致传导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理改变。视神经萎缩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视神经严重损害的结果。该病病因复杂,不同病因所致的视神经萎缩,其治疗与预后差异甚大,治疗方案的确定及预后的判定与接诊医生的专业水平,神经眼科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密切相关,使得临床诊治过程十分棘手。韦企平教授总结30余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对于没有完全萎缩的视神经纤维,只要及时确定病因并尽早处治,是可以使视功能得以恢复或改善的。中医辨证施治结合针刺疗法是当前治疗本病的既经济又相对简单有效的手段。
历代中医将本病归于“青盲”,“视瞻昏渺”及“视瞻有色”范畴。《证治准绳?视瞻昏渺症》中指出:有神劳,有血少,有元气弱,有元精亏而昏渺者,致害不一;《素问?金T真言论》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肝受血而能视。说明本病主要与气血虚弱,肝肾不足有直接关系。气为血帅,气有生血、行血、摄血之功;血为气母,血能载气,气也依赖于血的供养。气虚则血行无力,脉络瘀阻,气无所行,目无所养而不明。《内经》中也有“气脱者目不明,目得血而能视”等论述。肝开窍于目,足厥阴肝经连目系。肝主气,肝气条达,疏泄有度,气血平和,目养有度才能明视不衰;反之,若肝窍郁闭,精血不能上承,则目系失养,神光不明。外界突然的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可造成肝气郁滞,玄府闭塞,目系失养而视朦目盲;或抑郁寡欢,气机疏泄不利,气血失养日久,目系萎陷而逐渐青盲。玄府闭塞,脉络不通造成目窍失充失养是本病病机的关键。中医辨证论治视神经萎缩必须从气血理论入手,益气活血是根本大法。作为联系肝与目的门户,玄府畅达可以保证升降出入之气行而不滞,因此方药中调理气机,畅通玄府之剂应贯彻始终。“益气活血,解郁开窍”之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后,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常用方药】
一、 常用药物
补气药物常用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等。活血养血药物常用当归、熟地黄、白芍、丹参、川芎、鸡血藤、桃仁、红花、牛膝等。解郁开窍之剂常用柴胡、郁金、石菖蒲、蔓荆子、木香等。另外常用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楮实子、五味子等补肾明目药物。
二、 常用方剂
1、 血府逐瘀汤:生地10g,赤芍6g,当归10g,川芎5g,桃仁6g,红花10g,牛膝10g,柴胡3 g,桔梗5g,枳壳6g,甘草3g。
2、补阳还五汤:黄芪15g,归尾6g,赤芍5g,川芎6g,桃仁6g,红花6g,地龙6g。
外伤性视神经疾病患者常没有全身症状,舌脉也常无特异性改变,因此临辨证时主要依据眼底辨证。伤后初期眼底正常,常为气滞血瘀型;中期视盘颜色变淡,常为气虚血瘀型;晚期视盘苍白,动脉变细,常归入气血两虚型。本案证属气虚血瘀,治疗以益气活血为主,重用桃红四物及黄芪,党参等益气之品,佐以柴胡疏肝理气,石菖蒲开窍及子类明目之剂。在视力提高后,针对心因性视力下降,重用柴胡,郁金疏肝解郁,畅通玄府,达到良好疗效。对于儿童患者,还应注意调理脾胃,以补后天之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