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通便排毒类药物和保健品也成了孝顺老人的佳品,由便秘引发的直肠、肛管疾病也为患者所重视,但是却很少有人将习惯性便秘与盆地疝联系在一起,不仅是病人,许多临床医师对盆底疝也知之甚少。
盆底疝又称盆腔疝是指疝囊在骨盆盆缘以下的腹内、外疝,从解剖部位及疝内容物可以分为: 坐骨孔疝、闭孔疝、会阴疝、盆底腹膜疝。近年来我国盆底疝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一是医生对本病的重视程度及诊治水平较前有所提高,临床报告病例逐年上升;二是随着结直肠及子宫、卵巢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接受结直肠癌根治及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增多,导致术后盆底肌肉筋膜组织薄弱,进而出现盆底疝;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突出,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主要保健和社会问题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化更为突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1.2亿,估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全国人口20%左右,作为退行性病变的盆底疝及其导致的盆腔脏器脱垂、移位引起的诸如便秘、老年女性的尿失禁等病症也越来越引起外科领域的广泛关注。
盆底疝的诱因是多方面的,总结来说有两大原因:一是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的腹内压或盆腔内压的升高,主要见于肥胖、老年人的习惯性便秘、长期吸烟或肺部疾患引起的咳嗽、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女性妊娠等;二是手术或非手术因素造成的盆底筋膜组织损伤,多见于女性分娩、结直肠手术、妇科手术等。事实上,人类因为直立行走而导致腹内压较爬行动物高数十倍,必然导致腹外疝的发病率远高于爬行动物,而位于腹腔最低点的盆底也承载着最高的腹内压力,盆底疝发病率的升高也就显而易见了。
盆底疝因疝环位置较深,初始症状不典型,且目前缺乏特异性辅助检查,故而诊断较为困难,漏诊、误诊率较高。结合我中心近年来诊治盆底疝的经验,盆底疝有以下特征:
1、有前述盆腔、腹腔手术史且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注意自身疾病变化,有无近期加重等现象;
2、盆底疝同其他腹壁疝相同,一般均有腹壁包块出现,但包块位置也因盆底疝的类型不同而相异,坐骨孔疝包块多位于在臀部,会阴疝包块在大阴唇或会阴部,盆底腹膜疝包块位于较深的阴道后壁、直肠前壁或Douglas 陷凹,闭孔疝则位于大腿根部;
3、疝囊压迫局部的血管、神经时可以出现相应症状,如闭孔疝疝内容物压迫闭孔神经, 可出现患侧大腿内侧、臀部、膝关节疼痛,即Howship CRhomberg征(80%阳性),而坐骨孔疝压迫坐骨神经时可以出现下肢放散痛;
4、同其他腹部疝一致,盆底疝如出现嵌顿亦可出现肠梗阻症状,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当出现肠绞窄时则可能危及生命。
早期盆底疝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患者应及时治疗原发的增加腹压的慢性疾病,便秘患者还应进行饮食疗法:戒烟,多进食膳食纤维、多饮水,养成良好的定时排便习惯,以及提肛锻炼等,对于饮食疗法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必要时可辅以口服泻剂,但是对含有蒽醌类物质的刺激性泻剂要慎重选择,尽量避免长期应用,否则会损害肠神经系统,导致结肠无力,并可诱发“结肠黑变病”。
对于非手术治疗收效不大的顽固病患,应考虑手术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常规开放手术或微创的腹腔镜手术,值得一提的是: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中视野好并可观察多种腹腔、盆腔内病变,建议在本病中优先选择,但腹腔镜手术技术难度较高,建议患者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实行手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