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原因
任何原因致使视网膜葡萄膜血管或新生血管破裂,血液流出并聚积于玻璃体腔内,都可形成玻璃体积血。正常人的玻璃体无血管,但视网膜新生血管可长入玻璃体,或出现玻璃体纤维血管组织增生。眼外伤和眼底血管性疾病是临床上引起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
1、眼外伤或手术引起的玻璃体积血。眼球穿透伤或钝挫伤都可造成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在角巩膜穿通伤、巩膜穿通和眼后段的异物伤,玻璃体积血的发生率很高。眼球顿挫伤造成的眼球瞬间变形可致视网膜脉络膜破裂而出血;前部玻璃体积血可由睫状体部位损伤所致。
手术性玻璃体积血可见于白内障手术、视网膜脱离修复手术、玻璃体手术等。
2、自发性玻璃体积血。包括的疾病较多。主要有视网膜血管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Eales病、视网膜大动脉瘤等;玻璃体后脱离或视网膜裂孔形成;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脉络膜的炎症、变性或肿瘤。有人对糖尿病、眼外伤等2种病因除外的151例单眼玻璃体积血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发现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裂孔形成占42%;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占37%。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视网膜劈裂症也可导致玻璃体积血,但较为少见。在糖尿病病人,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是玻璃体积血的一个先兆。如果不作任何处理,5年内约有27%发生玻璃体积血。因出血引起的视力下降,不能靠血液自行吸收而恢复的病人约占60%。
发病机制
玻璃体积血可以来自后部的视网膜、视盘及脉络膜,也可来自眼前段的虹膜、睫状体。对于无晶体眼者,出血更易向后进入玻璃体。少量出血易于吸收,且多无后遗症,较多的出血则难吸收,可出现胆固醇沉着、血红蛋白沉着、玻璃体部分液化、部分浓缩及后脱离等。大量出血还可导致红细胞变性形成血影细胞(ghost cell),发生血影细胞性或溶血性青光眼。而反复的大量出血可刺激眼部发生增殖反应,形成致密的有新生血管的纤维增殖膜。此膜的新生血管易破裂而导致反复出血,而且它可以收缩产生视网膜裂孔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久之形成并发性白内障甚至眼球萎缩。
症状体征
玻璃体积血的症状、体征、病程、预后和并发症主要取决于引起出血的原发病和出血量的多少、出血的次数等因素。
自发性出血常突然发作,可以是很少量的出血,多者形成浓密的血块。少量出血时,病人可能不察觉,或仅有“飞蚊症”;较多的出血发生时,病人发觉眼前暗影飘动,或似有红玻璃片遮挡,反复出血的病人可自觉“冒烟”,视力明显下降。眼科检查在出血较少、不致影响裂隙灯观察时,可以看到红细胞聚集于玻璃体凝胶的支架中,呈柠檬色尘状。中等量的新鲜出血可呈致密的黑色条状混浊。大量出血致眼底无红光反射,视力下降至光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玻璃体内的血液弥散,颜色变淡,玻璃体逐渐变得透明。较多血液的吸收需要6个月或长达1年以上。在没有明显眼底病变时,视力可能完全或大部分恢复。在眼后段外伤合并大量玻璃体积血时,可能有半数的病人丧失有用视力。
1、确定原发病。根据引起积血的原因和临床表现诊断,检查对侧眼有重要价值。诊断应包括原发病,或为外伤性以及合并症。
2、出血量的界定。对出血量的多少,按玻璃体混浊的程度可分为4级,“±”或Ⅰ级,指极少量出血不影响眼底观察Ⅱ级,指眼底红光反射明显,或上方周边部可见视网膜血管Ⅲ级,指部分眼底有红光反射,下半无红光反射Ⅳ级,指眼底无红光反射。
检查及鉴别
针对某些引起玻璃体积血的原发疾病,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出血及凝血指标等。
超声波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尤其在不能直接看到眼底时:
1、少量弥散性的出血用B型超声波检查可能得到阴性结果,这是因为在玻璃体内缺乏足够的回声界面。而A型超声扫描对此可能显示出低基线的回声。
2、玻璃体积血较致密时,无论A型或B型超声检查都可看到低度到中度振幅的散在回声。当用高敏感度扫描时,出血的致密度和分布显示的更清楚;降低敏感性的扫描可以使回声振幅下降,多数回声点被清除掉,因此能确定是否同时存在视网膜脱离。
3、玻璃体积血引起的玻璃体后脱离,在超声图像诊断时应与视网膜脱离相鉴别。
玻璃体积血引起的玻璃体后脱离,在超声图像诊断时应与视网膜脱离相鉴别。脱离的视网膜常呈高振幅的回声,在改变敏感度时,视网膜回声变化不大。脱离的视网膜常可追踪到附着处或视盘,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会呈现出牵拉的形态。在单纯的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后界面在眼球转动时有明显的后运动,降低机器的敏感度时回声振幅减弱。因此,超声波检查能够确定眼后段外伤与玻璃体积血的程度、是否合并有视网膜脱离等病变,可以判断视力预后,必要时可以重复检查。
玻璃体出血治疗
西医治疗:
1、药物疗法:以往尝试一些药物试图促进血液的吸收,但尚无一种药物经确认有肯定的疗效。临床上难以进行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来评价某一药物或非手术疗法的效果。有报道尿激酶或t-PA玻璃体内注射,以激活血块中的纤溶酶原,使血块溶解破碎,还可能增加眼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其他药物,包括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早期可给予云南白药0.5克口服,每日三次,以活血止血作用。止血药物应用,如止血敏,安络血等。48-72小时后可给予抗凝促进出血吸收药物,如阿司匹林,复方血栓通,安妥碘等。
2、物理疗法:有报道用超声波治疗玻璃体积血,但实验表明超声波无加速血液吸收的作用。氩激光也曾试用于击射玻璃体内的凝血块,可使血块气化、松解。此外,尚有离子导入方法的尝试。这些方法,在临床上应用不多。
3、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除术最适宜于眼外伤(如挫伤、裂伤、穿通伤或破裂伤)引起的玻璃体积血,以及持久的自发性积血或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病例。
(1)外伤性玻璃体积血:①由眼球穿透伤引起时,可实行早期玻璃体切割术。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伤后1~2周内手术较为适宜,此期切除眼内的血块和炎性产物能避免血液对创伤修复过程的过度刺激,减少纤维组织增生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机会。②因钝挫伤所致的脉络膜视网膜破裂,若不伴有视网膜脱离,可以等待一段时间。不能自发吸收、影响视力恢复时再考虑手术。③手术中或术后的出血,少量时可不作特殊处理,一般能很快吸收;较多时,可再次手术处理。
(2)自发性玻璃体积血:应根据原发病的特征,决定手术时机。近年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玻璃体积血即是手术适应证,早些手术的效果较好。因为积血阻碍视网膜光凝治疗,而视网膜缺血病变可能继续恶化,及早手术同时进行有效光凝,既能处理并发症,又对控制视网膜缺血有益。其他缺血性病变与此类似。
此外,应用周边部视网膜冷凝术对严重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而又不适合作玻璃体手术的病例,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玻璃体血液的吸收,同时凝固了部分视网膜组织,对控制病情有帮助。
中药治疗:
1、血热妄行
治法:清热泻水,凉血止血。
方药:生蒲黄汤(陈达夫经验方)加味。生蒲黄25g,旱莲草25g,丹参25g,荆芥炭15g,怀牛膝15g,丹皮12g,郁金15g,生地15g,川芎6g。若兼肝阳上亢者,加石决明、夏枯草;头痛甚者,加五灵脂、代赭石;出血多加仙鹤草、血余炭。
2、阴虚火炎
治法:滋阴降火,平补肝肾。
方药: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味。炒知柏各6g,生地20g,山萸肉10g,山药10g,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上方中可适加五味子、青葙子、桑叶、珍珠母等清肝明目。
3、心脾亏损
治法:养心健脾。
方药:归脾汤(《济生方》)加味。白术9g,获神9g,黄芪9g,龙眼肉9g,炒枣仁9g,人参(或党参)9g,木香2g,炙甘草5g,当归9g,远志9g。可加阿胶、血余炭、田三七助其止血化瘀。
4、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破瘀散结。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桃仁12g,红花10g,赤芍6g川芎5g,生地10g,当归尾10g,柴胡3g,桔梗5g,枳壳6g,牛膝10g,甘草3g。加丹参、郁金可加强行气散结,活血祛瘀之效;若积血厚重,或有机化条索,可重用活血化瘀之品,并酌加三棱、莪术、海藻、昆布以破血祛瘀,软坚散结;有郁热可加丹皮、栀子等清热散结。
针灸:以取足太阳膀胱、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肾及督脉经穴为主,多针少灸。选穴:晴明、合谷、四白、三阴交、大椎。若血热妄行者,可选加耳尖、关冲、少冲、中冲、印堂,采用三棱叶刺血,其量为1~2滴,每次选用2~3穴,间日1次,交替进行。若虚火伤络者可选用肾俞、肝俞、光明、太阳、行间、太溪、申脉;心脾亏虚者可选用脾俞、胃俞、膈俞、足三里、中脘、气海;瘀血内停者可选用风池、太阳、承位、丰隆、大冲、光明、申脉、照海等穴。
预后:在不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下,及时清除玻璃体积血对视力恢复有利,但应重视原发疾病的治疗,防止复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