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发射,二便,性功能,心理等)的障碍,它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往往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四肢瘫或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活动。
脊髓损伤的患者中大约70%为外伤:如交通事故,工伤,运动外伤等等。造成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有颈椎病,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脊髓灰质炎,结核,畸形等等。其中,脊柱最易受损的部位是下段颈椎5~7,中段胸椎4~7,胸腰段10~l2。煜
根据脊髓损伤平面的高低分为四肢瘫和截瘫:
四肢瘫:是四肢和躯干(包括各呼吸肌)的完全或不完全性的瘫痪,由颈髓损伤引起。
截瘫:是指下肢及躯干完全或不完全性瘫痪,由胸腰髓损伤所致。
发生脊髓损伤时,患者进入“脊髓休克”状态,损伤水平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退或消失,反射消失,经过数周或数月后,游离脊髓中的神经细胞渐渐恢复其独立功能,反射重新出现,接着进入痉挛期。脊髓损伤后,除有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外,常引起一系列全身各系统的改变及并发症。
压疮也叫褥疮,是局部组织过度受压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组织坏死,是脊髓损伤的主要合并症。褥疮主要发生于卧位或坐位时持续受压的骨突起部位。好发部位有:骶尾部、大转子部、坐骨结节、膝、腓骨、踝部、足跟、第五跖骨等部位。颈髓损伤者的枕骨部和肘部也有发生褥疮的危险。如果患者使用石膏背心,在肋骨,棘突和前,后髂嵴等部位也会发生褥疮。在麻痹的肢体上使用支具,石膏,夹板等,也会引起褥疮。
患者皮肤不受压,就不会形成褥疮。因此,预防褥疮的关键就是通过经常的体位变换来减轻皮肤受压。患者须两小时翻身一次,仰卧位与侧卧位交替,昼夜不间断。定时为患者翻身,不仅能防止皮肤长时间受压,而且可以预防泌尿系管道内的尿液郁滞,有利于肾脏功能。对褥疮的易患部位,要通过相应的调节垫枕使之闭免受压。每次翻身时,仔细检查患者皮肤上任何受压迹象,不管多麽轻微都要引起注意。例如:骶尾部发生皮肤发红时,要轮流采取左,右侧卧位直到皮肤发红完全消失为止。对于坐轮椅者每30min做支称一次,每次持续1-2min,其次,患者要选择良好的坐垫和床垫,加强营养,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对身体麻痹区域的自我护理。患者必须学会在早晨和晚上各仔细检查一遍皮肤有无压痕,擦伤和点状感染等。对于褥疮易发部位应特别注意。患者可使用一面镜子来检查自己不能直接看到的部位,无法自我检查者,也应请别人帮助检查。才能使患者在以后的生活中避免发生褥疮。
脊髓损伤时,其损伤水平以下所支配的呼吸肌发生麻痹,这就影响了其余呼吸肌的力量和协同作用,明显降低了胸廓的活动能力。颈髓损伤患者会出现严重问题;而下段胸髓和腰髓损伤对患者的肺功能几乎没有影响。呼吸肌主要由以下三组肌肉构成:膈肌(C5)是最主要吸气肌,无呼气作用,肋间肌及辅助肌(C2~T7),腹肌(T6~T12)为呼气肌,C4以下损伤患者,肺活量可降至正常值的58%,上胸段大约为73%,由于腹肌的麻痹,患者不能咳嗽,因此至少在损伤后的最初3周内,这些患者都要实行胸廓治疗。呼吸锻炼:吸气:为保证通气良好,所有患者 都需作深呼吸锻炼。如有可能在治疗师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专门的膈肌、侧肋部和肺尖部的呼吸锻炼。呼气:在患者进行有效呼气期间,治疗师应用两手在患者胸壁上施加压力。并且两手尽量分开,使之形成轻度的被动呼气。这样,随后的吸气也会更加充分。
对于腹肌部分麻痹或完全麻痹的患者,不能做咳嗽动作,治疗师要用双手在其膈肌下面施加压力,以代替其腹肌的功能,帮助患者完成有效的咳嗽动作。辅助患者咳嗽的方法有:1、单人排痰法;2、双人排痰法。因此患者在受伤的最初两周内,每天给予3~4次预防性排痰治疗,可以防止呼吸困难,突发高热等,四肢瘫患者每天至少需要做一次预防性体位引流。在C5以上损伤患者,如发生较重感冒,就应卧床24h,以防止把鼻腔分泌物吸入肺内造成肺流血,还要辅助患者清除鼻腔内和咽喉内的分泌物。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和尿失禁的处理:1、导尿:有保留导尿和间歇导尿两种方法,在早期尿道括约肌痉挛期使用保留导尿。一般情况下多采用间歇导尿,开始每4~6h排尿一次逐渐延长至8h一次,以减少导尿管对尿道的刺激。间歇导尿时,应限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每24h2000ml左右,以免膀胱过度膨胀。2、排尿训练:a、定时排尿,通过定时刺激“触发点”或导尿刺激膀胱收缩,逐渐形成排尿反射。b、排尿意识训练,让患者做正常排尿动作,使协同肌配合以利排尿反射的形成。应尽可能采取立位或坐位排尿,利于膀胱内沉淀的排出,使残留尿液相对减少,利于膀胱感染的引流。c、学会自行导尿,脊髓损伤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要学会自己导尿,一般情况下如每4~6h间歇导尿一次,可在清洁状态下进行,即指导导尿者用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两次。因此,患者排尿定时,加上叩击刺激“触发点”;挤压下腹,均可通过训练完成在便器上的排尿训练。达到自理能力。
高位脊髓损伤(包括颈髓和上胸段损伤)在受伤不久即可出现痉挛,肌肉痉挛可发生在肢体,亦可出现在胸脊、腹部,表现为肢体僵硬,关节活动受限,病人非常痛苦,对于痉挛的物理治疗可采用持续牵拉的手法,起到抑制痉挛的作用。同时可以进行水疗,利用水的温度起到缓解痉挛的效果。还可采用药物治疗,服用一些解痉药物如:1、Baclofen,每片10mg,口服由半片开始,每日服3次,以后每隔一周,每日增加半片,直到总量达到80~100mg为止。剂量不能增加过快,否则有恶心、嗜睡等反应。2、局部注射:用5%酚的溶液局部注射;亦可使局部痉挛得到缓解,但对全身痉挛不适用。
脊髓损伤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终生残疾。一个健康的、充满活力的正常人突然之间变成一个只能依赖他人生活的残疾人时,心理上受到的沉重打击是可以想象的。患者开始理解:日常生活中丧失运动能力、大小便能力和性功能意味着什么。疑惑、恐惧和焦虑会很自然地引发患者考虑这样的问题: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吗?我还能再行走吗?患者为了康复,每天不停地锻炼,但取得进步却微乎其微时,就会产生更消极的态度。因此,让患者不仅知道身体恢复潜力,而且了解由于残疾造成的生活受限的程度,这样是很重要的。不仅患者本人,而且患者亲属也需要调整生活环境,他们都需要清楚理解患者的残疾在家庭生活中意味着什么。治疗师还要帮助患者亲属通晓护理知识,要让他们避免对患的过度保护,要了解患者自己能做什么和什么情况下怎样给予必要的帮助。要鼓励患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亲属要经常与患者自由地谈论较为深刻的话题,不仅涉及彼此,也可涉及他人。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持有现实的态度,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力,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