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作为肺部疾病,肺炎的疗程为一周左右,而肺结核的疗程却至少六个月。如此长的疗程看似难以令人满意,但是,对结核病而言,目前的方案是几代科学家们灵感、汗水、牺牲、奉献带给人类的贡献。
一、历史上的结核病化学治疗――从单药治疗到18个月疗程
在1882年罗伯特?科赫发现结核菌是结核病的罪魁祸首前,结核病患者主要通过休息、晒太阳、补充营养,依赖人体抵抗力对抗疾病。结核菌的发现使人类同结核病的斗争从被动防御发展为主动进攻,科学家通过设计化学合成的药物,破坏细菌结构,结核病的治疗从此进入了化学治疗时代。
世界上第一个抗结核药物链霉素在1943年问世,用于患者治疗后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与卧床休息的病人相比,使用链霉素的患者在治疗6个月的死亡率显著下降,但在5年后死亡率与卧床休息的患者相当。为什么一个有效的药物在观察更长时间后却“无效”呢?科学家们发现,使用链霉素后早期消灭大量的结核菌,在刚使用药物表现为患者病情减轻。但随后细菌在药物的压力下出现耐药菌,药物变得无能为力,最后导致治疗失败。由此,科学家们认识到多个药物联合用药应作为抗结核治疗的基本原则,以避免单药治疗引起的耐药。以后,陆续出现了其它的抗结核药物,到上世纪六十年形成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联合治疗方案,结核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中国的结核病研究者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结核病治疗的五大基本原则:早期治疗、规律服药、药物联合、剂量适当、全程治疗,其根本目的在于避免耐药发生,降低疾病复发,直到今天仍然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基本原则。
二、现代结核病化学治疗――疗程缩短到6个月的短程化学治疗
然而,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方案也存在缺陷:疗程长达18个月,链霉素需要肌肉注射而患者不易坚持,近半数的患者由于药物不良反应或用药不便中断治疗。到1979年,中国结核病患病率仍然高达837/10万,部分省结核病患病率甚至超过1000/10万(图1)。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严碧涯教授领衔的团队开启了中国结核病短程化学治疗的研究,该团队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短程化学治疗研究的团队之一(图2)。根据结核菌在体内繁殖的特点和药物的不同特点,她们提出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的联合方案。如果把抗结核药物比作一支向结核菌发起攻击的部队,那么异烟肼和利福平就是炮兵,能迅速、大量消灭生长活跃的结核菌,降低病人的传染性;而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是狙击手,消灭生长缓慢和偶然繁殖的细菌,减少病人复发的可能;乙胺丁醇是配合正规部队作战的游击队,尽管战斗力不是很强,但通过协同作战减少耐药性的发生。这个方案也是迄今为止抗结核治疗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案,治愈率达到95%以上,不仅把疗程缩短至6个月,而且,所有药物都可以口服,便于于患者用药。同期,英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研究者也得到类似结论。由于短程化学治疗疗程短、疗效好和服药方便等特点,在基础条件薄弱的基层也有条件开展,成为结核病化学治疗划时代意义的进步。
短程化学治疗方案成功以后在全国部分地区推广。2000年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主持的结核病全国流行病调查显示:实施短程化学治疗地区十年间涂阳患病率下降幅度 44.4%,而未实行短程化学治疗的地区仅下降12.3%,显示了短程化学治疗对结核病控制的巨大贡献。在2000年后,我国全面开展了以短程化学治疗为核心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短程化学治疗的巨大成功也提示患者:只要规范治疗,可以治愈绝大多数患者。
三、 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几个认识误区
尽管抗结核化学治疗效果显著,但还有些患者朋友对化学治疗存在认识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全程用药,由于过早停药引起治疗失败或复发。一些患者朋友由于症状减轻过早停药,也有患者朋友们使用所谓更先进的方法试图短期治愈结核病。但是,结核菌是一种“狡猾”的细菌,表现为快、慢、静止等各种生长状态,其中生长缓慢的细菌很难被药物彻底消灭,主要依靠延长疗程杀灭这类细菌,这是目前抗结核疗程长达6个月的主要原因。即便症状完全消失,肺部阴影也完全吸收,肺结核治疗方案应不少于六个月,结核性脑膜炎疗程不少于十二个月,而耐多药结核病的疗程则在二十个月以上。
2、认为疗程结束后肺脏还有阴影是还没有痊愈。相当多的肺结核患者在就诊时肺部病变已经存在了较长的时间,具体表现是胸片上病变有“新”“老”病变共存的特点。“新”病变经积极治疗后可以全部或大部分吸收,而“老”病变大部分不能吸收。所以多数患者临床治愈后,肺内会残留一些疤痕组织,属“不可逆”的改变,永远不会消失。即便是治愈的结核病患者,治疗后肺部可能仍然存在阴影,但不影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3、由于担心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使用中药治疗或所谓的偏方。尽管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但遗憾的是,化学治疗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没有任何一种所谓的偏方抗结核治疗效果经过严格的检验。同所有药物一样,抗结核药物也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以药物性肝损害多见,具体表现为腹胀、食欲下降、恶心,化验检查可以发现转氨酶或胆红素的升高,但是,药物不良反应只见于少数患者,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完全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药物对身体的损害。
4、结核病治愈后仍忧心忡忡,过分担心疾病复发。不可否认,结核病治愈后有极少数的患者在随后的生活中出现结核病复发,但是大可不必过分担心。首先,目前抗结核疗程长达六个月已经充分考虑到结核病可能复发的特点,足疗程治疗能最大程度减少复发的可能性;其次,90%的复发发生在停药的第一年,规范治疗后远期复发的可能性很低。所以,在患者停药的第一年应该定期到医院检查,连续观察一年以后,完全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
在过去三十年间,随着结核病短程化学治疗的推广,中国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下降了四分之三,结核病病死率下降超过五分之四。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指出“中国在结核病控制所做出的努力应被视为全世界学习的楷模”。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更短疗程的抗结核方案。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有望用更短时间治愈这个长期危害人类健康的顽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