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
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应用复位外固定器治疗4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男8例,女40例,年20-75岁,平均61岁。按AO分型,其中A3型18例,B2型8例,C1型10例,C2型6例,C3型3例。
结果:45例患者获得6―15个月的随访,平均11.2个月。根据Batra腕关节评分标准,解剖评分平均87.78分,其中优25例,良15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88.89%;功能评分平均95.23,其中优45例,优良率100%。
结论:经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75px以内的骨折,其中对远期疗效影响最大的是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经手法整复后,部分能使其复位,但由于肌肉收缩及骨折断端局部稳定性的丧失,想维持复位后的位置, 特别是桡骨长度的维持,有时仅靠夹板或石膏则很难实现, 非常容易发生断端短缩、再移位。而钢板内固定的方法,存在损伤大、费用高、并发症多及疗效不满意等不足。因此,如何将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规范化,又使其具有中医治疗特色和疗效优势,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使用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该疗法的优点与不足,从而规范复位外固定器的使用,形成一个具有中医治疗特色、符合现代生物固定要求的系统、规范、安全的骨折疗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复位外固定器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中资料完整获得随访的45例患者。所有骨折均为自行摔倒后,手撑地所致,均为闭合性骨折。按AO分型,A3型18例,B2型8例,C1型10例,C2型6例,C3型3例。
1.2 治疗方法 45例患者在受伤后1-72小时(平均48.8小时),即在手术室麻醉下行复位外固定器治疗。先行手法进行整体复位,消毒铺巾后,分别行掌骨、尺骨鹰嘴、桡骨远端骨折近端穿针,并安装外固定器。根据骨折情况,进行器械复位并配合手法局部复位。
1.3观察指标与方法 功能评价方面具体指标为:术前术后腕关节活动度,包括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及握力等;解剖评价方面具体指标为:术前术后 X线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
1.4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Batra腕关节评分标准,同质对象采用组内自身前后配对研究,根据术前与术后的测量指标结果,计算出功能评分和解剖评分,并总结出本组病例的优良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V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描述性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Batra评分结果
本组45例患者获得6―15个月的随访,平均11.2个月。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评价采用Batra评分标准。解剖评分平均87.78分,其中优25例,良15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88.89%;功能评分平均95.23,其中优45例,优良率100%。有1例发生针道炎症反应。
2.2 术前术后影像学方面比较
对经复位外固定器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术前术后影像学比较采用t检验。各项测量指标的P值均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复位固定器治疗后,3项术后指标优于术前指标。
3、讨论
3.1复位外固定器的优点
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有其独特优势,外固定架穿针方便,创伤小,减轻了病人的手术创伤,不留伤疤,闭合穿针过程,几乎没有出血,老弱病残者以及不希望留手术疤痕者多能承受此类手术,且其属于弹性固定,允许骨折断端间的微动,无需切开剥离骨膜,从而极大的保护了骨折端的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另外复位外固定器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提供了持续牵引力],通过加大牵引使骨折端分离,这是“欲合先离”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此基础上整复旋转和侧方移位,进而达到“离而复合”。这样骨折断端在肌群收缩力和伸缩杆牵引力、克氏针约束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3.2复位外固定器的复位机理
通过伸缩杆产生轴向拉力,对关节施加牵伸撑开力,增大关节间隙,减轻关节面压力,纠正短缩移位,以利于关节面塌陷骨折的复位和愈合,且可保证关节的早期磨合,有利于促进关节面恢复平整,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中医正骨理论“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筋束骨”、“制器以正之”等理论指导下,突出手法、器械联合复位的特点。闭合穿针复位外固定器外固定,对骨折起到牵引拉伸,筋束骨的作用,骨折周围软组织张力形成“肌肉夹板”,约束骨折片,从而实现制器以正之,骨折断端可以得到充分的气血濡养。持续牵引还可刺激骨的生长。即牵拉成骨理论。俄罗斯著名骨科医生伊利扎诺夫(I1izarov)教授,经过多年努力,创造性地设计了I1izarov外固定器,用于治疗骨不连和肢体短缩畸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牵拉成骨理论。在缓慢持续的牵张中,细胞的增殖和生物合成功能受到激发,组织新陈代谢变得活跃。随着新生骨的延长,附着其上的血管、神经、肌肉、皮肤、黏膜、韧带、软骨及骨膜等都得到相应的扩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