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抗骨质疏松用药建议
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主要有如下几个要点:
1、合理使用钙剂
钙需要量为 800-1200 mg,骨折后补钙剂量应酌情适当加量。建议分多次服用。
2、推荐活性维生素 D3
建议用法为 0.25-0.5μg/d,不仅能够增进肠钙吸收,促进骨形成和骨矿化,而且有助于增强肌力,提高神经肌肉协调性,防止跌倒倾向。
注意定期监测血钙或尿钙。
3、降钙素
如鲑鱼降钙素皮下或肌内注射 50 IU/d,鼻喷剂 200IU/d。能够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质量、增强骨的生物力学性能、降低椎体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还有止痛作用。
但少数患者可有面部潮红、恶心等不良反应,其中多数患者症状可在数小时内自行缓解,有明显药物过敏史者禁用。
4、双膦酸盐
如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钠等,可提高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及再骨折发生率。阿仑膦酸钠有口服 70 mg/w 和 10 mg/d 两种用法,应在当日首次就餐前 30 min 以一杯白开水送服,矿泉水不可用。
为减低药物对胃与食管的刺激,服药后至少 30 分钟内避免躺卧。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5、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
如雷洛昔芬 60 mg/d,服药时间不受饮食影响。在提高骨密度、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方面有良好疗效。
少数患者服药期间会出现潮热和下肢痉挛症状,潮热症状严重的围绝经期妇女不宜使用,有静脉栓塞病史及血栓倾向者(如长期卧床、久坐)禁用。
6、锶盐
如雷奈酸锶 2 g/d,睡前服用。具有双重作用机制,可提高骨强度、降低椎体及髋部骨折的风险。
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恶心、腹泻、稀便、皮炎、湿疹等。有静脉栓塞病史者慎用。
如何预防
1、戒烟限酒,均衡膳食;
2、保持适度体重;
3、肌力锻炼及全身平衡性与协调性锻炼;
4、户外活动,增加日照;
5、采取措施,防止跌倒;
6、预防性正确用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