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随着人口日益老龄化,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非常普遍,全身各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骨折发生以后,摆在患者和家属面前的问题就是该怎么治疗,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更好呢?先来看看下面两个真实的病例吧:
58岁的王女士,3年前因搬重东西后出现腰背部疼痛剧烈,不能活动,在她家附近的医院拍片检查显示第12胸椎压缩性骨折,因椎体压缩的并不严重,医院让她采用保守治疗,卧床休养,3年中陆陆续续服用了各种的止疼药、抗骨质疏松药以及中药等等,还贴膏药、打钙针,疼痛症状虽然比受伤时减轻了,但是腰背部疼痛一直存在,时轻时重,总感觉腰背部直不起来,不敢用力气。后经人介绍,患者住入我科。根据核磁共振上显示的第12胸椎存在水肿高信号,我们在局麻下给王女士做了椎体成形术,就是往第12胸椎椎体里注入了骨水泥。手术后第二天王女士就觉得腰背部基本不疼了,腰能直得起来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感觉有主心骨了,困扰她3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王女士当然很高兴。
62岁的赵女士,洗澡时不慎摔倒,致腰背部剧烈疼痛,不能活动。到附近医院摄片显示第1腰椎压缩性骨折,医生告诉她说卧床休养3个月就可以恢复了。但是因为她的女儿一个月后就要生小孩,赵女士无论如何不愿意卧床休养3个月!后患者住入我科,我们同样在局麻下给赵女士做了椎体成形术,往第1腰椎椎体里注入了骨水泥。从手术室出来后赵女士就觉得腰背部不怎么疼,第二天就可以带着腰围就下地了。一个月后她的女儿生了小孩,赵女士让家人送来了喜糖喜蛋,让我们分享她的喜悦之情。
采用椎体成形术治愈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还有很多很多,上面谈到的是其中两个极为普通的病例,只不过是由于他们的求医过程费了些周折而更具有代表性,也更能说明些问题。
在老年人全身骨骼质量下降的情况下,轻微外伤即可造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骨科临床中越来越多见,治疗也非常棘手。传统治疗方法为长期卧床、药物治疗和佩戴支具,但是这些方法无法有效缓解疼痛症状,长期卧床使骨质疏松病情进一步加重,更易继发感染、血栓、心肺功能降低等并发症,给家属带来沉重的护理负担;而手术内固定治疗因患者骨质疏松对螺钉的把持力较差、固定易失败,加上多数患者体格较弱,多伴有内科疾患,手术风险大,即使手术内固定,但由于等待骨折愈合时间较长、疼痛等因素,也无法早期下地活动,和非手术治疗比较没有优越性,因此临床上很少应用。
椎体成形术最早是一位叫Calibert的法国学者在1987年提出并开始使用,近十年来在骨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现已逐渐被视为治疗骨质疏松而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脊柱微创技术,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通过椎弓根向压缩的椎体注入骨水泥,从而达到稳定椎体和强化椎体的作用,同时恢复椎体的高度、使椎体疼痛缓解或消除,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能够下床活动。做了椎体成形术后,能使患者的疼痛即刻显著减轻或消失,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拥有操作方便简单、创伤少、痛苦少、患者下地活动早等优点。椎体成形术除了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外,还可应用于椎体血管瘤、骨髓瘤、溶骨性转移瘤、椎体原发性恶性肿瘤等等。
我们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手术体会如下:术前根据CT扫描检查,了解患椎后壁是否完整,如后壁有骨折则不考虑行椎体成形术,以免骨水泥渗入椎管内引起神经损伤,确保手术的安全性;老年人常常同时有两个以上多椎体骨折时,X线片上压缩明显的椎体不一定就是引起疼痛的“责任椎”,加上部分患者患椎叩击痛不明显以及疼痛部位表现不一,如何确定“责任椎”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就需要借助核磁共振检查,如果发现某节椎体内有水肿高信号,即可确定该节椎体是引起疼痛的“责任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