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长期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通常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残渣在24~48小时排出,若排便间隔超过48小时,可视为便秘。
慢性便秘常见吗?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便秘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7%,但只有一小部分便秘者会就诊。便秘可以影响各年龄段的人。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青、壮年。因便秘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患者常有许多苦恼,便秘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
便秘有哪些危害?
由于慢性便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症状,症状轻重不一, 大部分人常常不去特殊理会,认为便秘不是病,不用治疗,但实际上便秘的危害很大。
1、慢性便秘在有些疾病如结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痴呆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这方面有很多研究报告。
2、便秘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病人可导致生命意外,有很多惨痛事例让
我们警觉。
3、部分便秘和肛肠疾病,如痔、肛裂等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便秘将会大大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慢性便秘的病因是什么?如何分类?
慢性便秘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
1、器质性病因
主要包括:
(1)肠管器质性病变:肿瘤、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
(2)直肠、肛门病变:直肠内脱垂、痔疮、直肠前膨出、耻骨直肠肌肥厚、耻直分离、盆底病等。
(3)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疾病等。
(4)系统性疾病:硬皮病、红斑狼疮等。
(5)神经系统疾病:中枢性脑部疾患、脑卒中、多发硬化、脊髓损伤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等。
(6)肠管平滑肌或神经源性病变。
(7)结肠神经肌肉病变: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巨直肠等。
(8)神经心理障碍。
(9)药物性因素:铁剂、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钙通道拮抗剂、利尿剂以及抗组胺药等。
如果慢性便秘无上述等明确病因,称为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在有便秘史的人群中,功能性便秘约占50%。
2、功能性病因
主要包括:
(1) 精神压力过大。
(2) 进食较少,特别是膳食中纤维素含量过少。
(3) 或过度肥胖。
(4) 运动量少。
慢性便秘有哪些表现?
慢性便秘常表现为:便意少,便次也少;排便艰难、费力;排便不畅;大便干结、硬便,排便不净感;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
便秘病人哪些症状为“报警”症状?
报警征象包括便血、贫血、消瘦、发热、黑便、腹痛等和肿瘤家族史。如果出现报警征象应马上去医院就诊,作进一步检查。
哪些便秘病人需要做结肠镜检查?
一般认为有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就应做结肠镜检查
1、 年龄超过50岁
2、 有报警征象
3、 难治性便秘
怎样诊断慢性功能性便秘?
首先应该明确除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便秘。
慢性功能性便秘目前诊断标准使用国际上公认的的罗马III标准:
1、必须包括下列2项或2项以上:
(1) 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
(2) 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粪和硬粪
(3) 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
(4) 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堵塞感
(5) 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辅助
(6) 每周排便少于3次
2、不用泻剂时很少出现稀便
3、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何谓难治性便秘?
便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用药。重度是指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中度则介于两者之间。所谓的难治性便秘常是重度便秘,可见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结肠无力以及重度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等。
是否便秘就要进行全面检查?
临床上并不是每个便秘患者均需进行检查。检查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并不是检查越多越好。对便秘患者实施过多不必要的检查,会加重病人的负担。我们反对为患者做毫无针对性的、“撒大网”式的检查。
在慢性便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根据临床需要,应做必要的检查。首先要注意有否存在报警症状及全身其他器质性病变存在的证据;对50 岁以上、有长期便秘史、短期内症状加重患者应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排除大肠肿瘤的可能;对于长期滥用泻剂者,结肠镜可确定是否存在泻剂性结肠(catharticcolon) 或(和) 结肠黑变病;钡剂灌肠造影有助于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如疑为OOC ,肛门指诊、排粪造影均是必须的。特殊的检查方法包括:胃肠通过试验(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est ,GITT) 、直肠及肛门测压 (anorectal manometry ,ARM) 、直肠- 肛门反射检查、耐受性敏感性检查、气囊排出试验(bal2loon expulsion test ,BET) 、盆底肌电图、阴部神经潜伏期测定试验及肛管超声检查等,这些检查只在难治性便秘时选择。
难治性便秘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1、粪便常规和隐血。
2、有关生化和代谢方面的检查。
3、肛门直肠指检,可以了解有无肿块和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4、结肠镜检查或钡灌肠有助于确定有无器质性病因。
5、胃肠传输试验(GITT)对判断有无慢传输很有帮助,常在48h和72h拍片。
6、排粪造影能动态观察肛门直肠的解剖和功能变化。
7、肛门直肠测压能检查肛门直肠功能有无障碍。
8、24h结肠压力监测,对是否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缺乏特异的推进性收缩波(SPPW)以及结肠对醒来和进餐缺乏反应,均表明为结肠无力,可考虑手术切除。
9、肛门测压结合超声内镜检查,能显示肛门括约肌有无力学上的缺失和解剖上的缺损,可为手术提供线索。
10、应用会阴神经潜伏期或肌电图检查,能分辨便秘是肌源性或是神经源性。
怎样治疗和预防便秘?
1、 分析便秘的原因,调整生活方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戒烟酒;避免滥用药。
2、 提倡均衡饮食、适量增加膳食纤维、多饮水。
(1) 高纤维饮食:膳食纤维本身不被吸收,能吸附肠腔水分从而增加粪便容量,刺激结肠,增强动力。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有麦麸或糙米、蔬菜、含果胶丰富的水果如芒果、香蕉等(注意:未熟的水果含鞣酸反会加重便秘)。
(2) 补充水分:多饮水及饮料,使肠道保持足够的水分,有利粪便排出。
(3) 供给足量B族维生素: 用含B族维生素丰富食物,可促进消化液分泌,维持和促进肠管蠕动,有利于排便。如粗粮、酵母、豆类及其制品等。在蔬菜中,菠菜、包心菜,内含有大量叶酸,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
(4) 增加易产气食物:多食易产气食物,促进肠蠕动加快,有利排便;如洋葱、萝卜、蒜苗等。
(5) 增加脂肪供给:适当增加高脂肪食物,植物油能直接润肠,且分解产物脂肪酸有刺激肠蠕动作用。干果的种仁(如核桃仁、松子仁、各种瓜子仁、杏仁、桃仁等),含有大量的油脂,具有润滑肠道、通便的作用。
3、 适量的运动 以医疗体操为主,可配合步行、慢跑和腹部的自我按摩。
(1)医疗体操:主要是增强腹肌及骨盆肌力量。练习方法:站位可做原地高抬腿步行、深蹲起立、腹背运动、踢腿运动和转体运动。仰卧位,可轮流抬起一条腿或同时抬起双腿,抬到40°,稍停后再放下。两腿轮流屈伸模仿踏自行车运动。举双腿由内向外划圆圈以及仰卧起坐等。
(2)快步行走和慢跑可促进肠管蠕动:有助于解除便秘。
(3) 深长的腹式呼吸:呼吸时,膈肌活动的幅度度较平时增加,能促进胃肠蠕动。
(4)腹部自我按摩:仰卧在床上,屈曲双膝,两手搓热后,左手平放在肚脐上,右手放在左手背上,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揉。每天做2~3次,每次5~10分钟。
4、 器械辅助 如果粪便硬结,停滞在直肠内近肛门口处或患者年老体弱、排便动力较差或缺乏者,可用结肠水疗或清洁灌肠的方法。
5、 药物治疗
(1) 促动力剂:莫沙比利有促胃肠动力作用。
(2) 泻药
①容量性泻药:硫酸镁、硫酸钠、甲基纤维素、琼脂等;②刺激性泻剂:番泻叶、蓖麻油、双酯酚汀等;③粪便软化剂:液体石蜡、乳果糖等;④直肠内给药:甘油栓、开塞露等。
6、 生物反馈( biofeedback )疗法 对部分有直肠肛门、盆底肌功能紊乱的便秘者可能有效。生物反馈治疗是利用专门的设备,采集自身生理活动信息加以处理、放大,用人们熟悉的视觉或听觉信号显示,让大脑皮层与这些脏器建立反馈联系,通过不断的正反尝试,学会随意控制生理活动,对偏离正常范围的生理活动加以纠正,使病人达到“改变自我”的目的。
7、 认知疗法 重度便秘患者常有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因素或障碍的表现,应予以认知疗法,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给予抗抑郁、抗焦虑治疗。
8、 手术治疗 对严重顽固性便秘上述治疗无效,若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型慢性便秘、病情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的远期效果尚仍存在争议,病例选择一定要慎重。
什么是结肠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是由于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导致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和巨噬细胞内色素沉着,结肠粘膜布满棕褐色斑点,结肠镜下表现为豹皮样改变。一般认为结肠黑变病无害、可逆转。多数人在停用蒽醌类泻剂6个月后消失。
过去大便正常,近期经常便秘,应该怎么办?
1、如果是中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警惕结肠肿瘤,注意观察粪便中是否带血,有无粪便变形,有无消瘦、乏力等情况。应该马上看医生,反复做大便潜血检查。必要时作结肠镜检查。
2、如果近期生活规律改变、过度疲劳或精神抑郁,进食量少,可以先注意休息,以饮食调节为主,多食高纤维和滑肠通便食物,并且多饮水。
3、如果是近期出现痔疮和肛裂,由于正常便意受到抑制,也可以发生便秘。应先治疗痔疮,如无好转,要及时就医,作结肠镜检查。
4、如果近期服用某些药物,包括镇静药如安定、利眠宁等;镇痛药如吗啡等;抗酸药如氢氧化铝;解痉剂如652-2、阿托品等;还有铁剂、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钙通道拮抗剂、利尿剂以及抗组胺药等。可以先停药,观察能否纠正,如不能纠正应及时就医。
为什么便秘病人会有腹泻?
粪便的稠稀与其含水量有关。如果肠道运动过快,肠内容物中的水分来不及被吸收,大便就会变稀。便秘病人服用泻药后常常会腹泻。再有少数出口梗阻型便秘,其临床表现有类似“肠炎”的症状,以腹泻、便失禁为主诉,医生常错把便秘当作“肠炎”治疗,进行止泻治疗。因此,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指检非常必要。
是否可以长期使用刺激性泻剂?
泻剂在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中是重要手段之一。但长期使用刺激性泻剂是不恰当的,会出泻剂性结肠,或(和) 结肠黑变病,表现为肠道黏膜下神经元及肠道肌层受损伤,肠道蠕动能力严重受损,肠道呈管状扩张,结肠袋消失。对胃肠通过时间明显减缓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最好先用一些促动力药,可有助于排便。对效果不好的,适当应用泻剂。现多采用容积性或渗透性泻剂。如聚乙二醇24000 (福松)或乳果糖(杜秘克) 。不宜长期使用一种泻剂。如确实需用,建议交替使用不同的药物,以免对一种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和依赖性。
手术切除部分结肠就可以不便秘吗?
常有一些病人被便秘困扰,要求外科手术切除部分结肠治疗便秘。但手术效果各不相同。
目前对外科治疗便秘的疗效褒贬不一,手术时机和适应症也有不同意见。现在的基本共识是:如经严格的非手术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后仍收效不大, 且各种特殊检查显示有明确的病理解剖和确凿的功能性异常部位, 可进行外科手术,并且确实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外科手术的适应症包括继发性巨结肠、部分结肠冗长、结肠无力、重度的直肠前膨出症、直肠内套叠、直肠黏膜内脱垂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