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脾胃病研究所所长季光教授领衔的“基于病证结合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转化医学实践”荣获了201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创新脂肪肝证候病机为突破口,开展病证结合理论指导下的临床转化研究与实践,创立了脂肪肝病机新模式,实现脂肪肝证候分类的可视化。病-证-方结合,证实了“胆宁片”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不仅让我们好奇:原本用于治疗胆道疾病的药物何以用于治疗脂肪肝,难道“肝胆相照”,这两者真得存在着什么必然联系吗?这一成果是否将为脂肪肝的治疗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本期,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季教授,请他为我们揭示其中的奥秘,并为读者提供一些防治脂肪肝的建议。
脂肪肝的危害不容小觑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在我国大约为10%~20%,越是物质条件好的城市,患病率越高,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和欧美的患病率已经越来越接近了。
季教授告诉记者,脂肪肝有遗传易感性,又与环境因素和代谢应激相关,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机制,通常肥胖的人、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更好发脂肪肝。另外现代人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导致脂肪肝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如饮食好吃高脂、高糖、高能量食物,爱吃宵夜,以及运动过少的,都可能在悄无声息中就被脂肪肝缠上了。当然还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是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脂肪肝,这多见于偏远山村,及一些刻意减肥的人群。
季教授说,由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本身总体是一种良性病,危害通常并不严重,因此过去它被小瞧了,一些患者往往对其漠不关心,任由其发展。然而,近年来脂肪肝所带来的危害越来越清楚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单纯性脂肪肝若不加以控制,则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脂肪性肝炎,继续发展也可能达到肝硬化,更为重要的是,与之相关的代谢问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脂肪肝的危害不容小觑,我们也特别要提醒大众认识脂肪肝存两大潜在危害。
危害一:对全身代谢都有影响
全身代谢性疾病都有一个发病基础,就是胰岛素抵抗,有了脂肪肝以后可能会出现糖代谢的紊乱、脂代谢的紊乱,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
危害二:肝的耐受能力变差
我们知道,肝脏是重要的解毒器官。过去比较忽视的是有了脂肪肝后肝脏的耐受能力会变减弱,现在称之为“脂肪肝的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性”,这是近三、四年被提出来的新概念。脂肪肝患者即使检查肝功能正常,其肝脏往往也较正常人脆弱,一些药物,比如感冒后吃的解热镇痛药,在肝脏正常的人很耐受,很少几乎没有影响,但对换成脂肪肝患者,就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损伤的急性事件。一切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则有可能在脂肪肝的基础上,对肝脏产生更严重的损伤。
因此,季教授提醒,脂肪肝虽是良性病,但其危害也不小,一旦查出脂肪肝,还是应及时就医,听取专科医生建议,做必要检查和治疗。
无特异症状的脂肪肝如何早发现
说起脂肪肝的症状,绝大部分患者都有这样的经验,平常没什么异样,体检报告一出来,赫然打着脂肪肝的结论。的确,不少患者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的。
季教授告诉记者,在10年前,多中心研究做过一次将近800例脂肪肝的调查,大概有29%左右的患者是没有什么症状的。一些患者可能检查肝功能异常(主要是转氨酶增高),在美国,脂肪肝是超过半数患者转氨酶增高的原因。
一般来说,脂肪肝没有很特异性的的症状,它和其他肝病在症状表现上没有明确的界定。相对来说,临床上比较多见的就是乏力,一部分患者会有肝区不适感,这种不适以闷胀为主,也有少数人表现为肝区隐痛。但临床表现个体差异非常大,且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和症状并不一定成正比,有些患者有严重的脂肪肝,但也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还有些患者脂肪肝虽然很轻,但是表现不适却比较明显。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近年来,人们对体检越发重视,体检发现脂肪肝的患者不在少数。季教授说,B超是首选,一般地,只要做个肝脏B超就可以发现脂肪肝,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快捷有效且经济实惠的检查方法。那除此之外,在诊断脂肪肝上我们还需要其他的检查吗?季教授建议,在B超的基础上,可依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进一步诊断。
影像学检查在脂肪肝的诊治上意义重大,除了B超以外,还可以做CT。CT相对于B超而言,其优势在于可以把局灶性的脂肪肝显示出来,而B超对局灶性的脂肪肝显示为一个低回声影,这同样可见于肿瘤等。另外,CT还有一个优势,可以依据肝脾的CT值对脂肪肝的诊断进行半定量。近两年,核磁共振也可以对肝脏里面脂肪的含量做一个相对精确的定量,但此技术目前尚未完全推广,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其有可能成为脂肪肝影像学诊断的一个新方向。
另外,还有一些对诊断和评价脂肪肝非常有帮助的指标,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如体重指数,这通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很多患者会同时伴有肥胖。又由于脂肪肝对整个代谢都有影响,因此对血糖、肝功能都要进行评估。这些评估对后续治疗都是有利的。对于一些特殊的类型:(1)有肝功能异常、且通过规范治疗后,恢复不明显的,其可能存在脂肪性肝炎和进展期肝纤维化;(2)合并代谢综合征以及NAFLD纤维化评分可用于明确脂肪性肝炎和进展期肝纤维化的高危人群;(3)无创措施难以排除肝脂肪变的其他病因或判断是否并存其他慢性肝病时,推荐肝活组织检查。
总之,这些检查都是有其存在的意义,医生若是要求患者进一步检查,建议患者和医生进行必要沟通,可听可问,明确病情后再进行后续治疗。
脂肪肝治疗一个方向
说起脂肪肝的治疗,季教授指出,“饮食控制”+“加强运动”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为止国际上公认的对脂肪肝治疗确实有效的方法。其余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脂肪肝伴发疾病的治疗,比如肥胖患者要减肥,糖尿病的患者必须控制血糖,高脂血症患者要进行降血脂的治疗。西医治疗方法中对伴发疾病还有一些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如伴脂质代谢紊乱的,给予卵磷脂治疗;伴有胰岛素抵抗的,给予胰岛素增敏剂;伴有肝功能异常的,给予抗氧化治疗,国外用大剂量的维生素E来治疗严重的脂肪肝。
在我国,则还有中医中药治疗脂肪肝这一手段。通常来说,中医药治疗脂肪肝要辨证论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验,以往比较多的认为治疗脂肪肝需要健脾活血化痰,这种方法对脂肪肝治疗是有效果的,但也是有限的。季教授领衔的研究和中医传统治疗脂肪肝的思想并不太一致,前期他们做过一个调查,首先看患者到底表现出哪些证候,结果辨证下来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患者:1、湿热证;2、湿热伴血瘀;3、和疾病相关的脾虚,脾虚里有阶段的不同,早期可能是气虚为主,到了后期的话可能是阳虚为主。胆宁片可治疗的是第一型病人,即对湿热证的病人有效。
说起如何会想到运用胆宁片来治疗脂肪肝。季教授告诉记者,这来源于临床的偶然发现。上世纪90年代龙华医院胆道外科朱培庭教授研发了胆宁片,原用于治疗胆道感染、胆石病。在临床应用中,朱教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胆石症的患者在服用了胆宁片之后,有一部分患者石头还没有掉下来,脂肪肝先好了。他将这个现象告诉了季教授,随后在季教授的牵头下,2004年时,联合上海的另三家医院:仁济医院、第一人民医院、曙光医院,四家医院一起对120例病人,用胆宁片进行治疗,半年疗程,观察发现胆宁片对脂肪肝确实是有效的,但是限定于特定的类型,就是湿热证的患者。
虽然有了病例,但还缺乏理论机制做支撑。之后,就对胆宁片治疗脂肪肝的机制做进一步研究。历经十年,现在初步发现,主要有两方面的机制:1、在氧化应激方面有效;2、对胆汁酸代谢方面有效。
季教授又重新翻阅了10年前所做的近800的病例资料,发现其中有40%的患者同时伴有胆结石、胆固醇结晶、胆囊息肉。因此猜想脂肪肝病人中有一部分人容易出现胆道的病变。同时对这40%的病人做了分析,有很多是一家人一起来做检查的,这里面可能有15%的病人是有家族聚集的倾向,说明是和饮食有关的,但大部分病人是没有这样的倾向,所以说明除和饮食的关系之外,还有别的机制,进一步分析,包括结合动物实验的结果,认为脂肪肝的病人为何好发胆囊的结石、结晶,应该是和胆汁酸代谢有关系的。也验证了前面发现的胆宁片可以调控胆汁酸代谢的这样一个结果。这就是脂肪肝和胆道疾病之间的“肝胆相照”。
季教授说,十年磨砺,今天对脂肪肝的认识越来越深,诊治思路也越来越宽,这其中辛苦只有参与者才知道,目前胆宁片已经拿到了治疗脂肪肝的Ⅱ期临床,Ⅱ期结果也即将出来。今后胆宁片很有可能就作为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步入脂肪肝治疗的新篇章。
对于治疗,还需要提醒的是,不论采取何种治疗手段,使用何种治疗药物,都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即便是中药也并不是百分之百没有副作用、绝对安全的,使用中医药治疗也一定要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做好三条 预防脂肪肝
脂肪肝是一类可以预防的疾病,轻度的脂肪肝也是可以逆转的,最后,季教授建议平常应该做到以下三条――
1、合理膳食
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做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要少吃,碳酸饮料、炸鸡薯条,都是非常不好的食物,勿贪口舌之欲,而将健康拒之门外。
2、适当运动
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可视自己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慢跑、快走、打乒乓球、羽毛球、游泳、骑自行车、跳舞等运动;要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适当的运动量,以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
对于已经患有脂肪肝的患者而言,通过运动来治疗脂肪肝所需要的强度和预防脂肪肝所需要的强度是不同的,多数情况下强度应该更大,一般要求运动时的心率达到(170-年龄)次/分,持续时间在40分钟到1个小时之间。为了能达到有效的运动量、减少运动带来的意外伤害,在运动前务必找专业医师进行评估和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达到减轻脂肪肝和代谢障碍的目的。
3、慎用药物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任何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所以,平时不要动不动就吃药,不管市场上的保健品或者药物吹得多天花乱坠,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对出现有症状的脂肪肝患者,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应特别谨慎,尽可能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
除上述三条之外,保持开朗的心情,少气恼,不暴怒,劳逸结合等也是相当重要的。
专家简介
季光,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所长。
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临床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中医学》杂志主编、《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副总编辑、《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副主编、《Global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和《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等国际期刊编委。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消化病临床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5项,市部级课题19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人才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第十届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三等奖、第二届上海市优秀医苑新星、上海市卫生局嘉奖令等个人荣誉,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行业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研发国家级新药2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