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以下简称"脂肪肝")是慢性进展性肝病,同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代谢问题。脂肪肝除了可进展为肝硬化外,还增加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对脂肪肝的早期干预是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重要路径,他汀类降脂药的肝毒性、胰岛素增敏剂增加体重的风险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中医药成为脂肪肝治疗的重要选择,但是现有的研究模式没有突破"疗效提高"的瓶颈问题。本项目以创新脂肪肝证候病机为突破口,开展病证结合理论指导下的临床转化研究与实践,十余年来取得了多项重要创新成果:
1、 提出脂肪肝证候病机新模式 通过多中心、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和数据挖掘技术,提出"脾虚是脂肪肝的基本病机,湿热或湿热夹瘀是脂肪肝早期常见表型;随着病情进展,脾虚表型逐步突出,多数重度患者存在明显的脾阳虚表型,脾阳虚是疾病慢性化和复杂化的'拐点'"的脂肪肝病机新模式。利用SOM 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脂肪肝证候分类可视化,为证候分类研究提供了示范技术和方法。这一创新病机模式和证候分类可视化技术被编入相关教材。
2、 建立脂肪肝病证结合分阶段个体化治疗新方案并推广应用 立足于脂肪肝证候病机新模式,病-证-方-效结合,多中心临床研究首次发现并证实了上海市第一个国家级中药新药胆宁片治疗脂肪肝(湿热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总有效率89、22%,为胆宁片的二次开发提供了关键性证据;研制了治疗脂肪肝(湿热夹瘀型)新药降脂颗粒,II 期临床试验采用安慰剂对照、CT 评价,证实其有效率为70、19%,优于安慰剂的42、57%;发现经典古方苓桂术甘汤通过提高甲状腺激素水平治疗脂肪肝的新用途和新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行为干预为基础,清热利湿--清热化瘀--温阳利水为主病证结合分阶段个体化诊疗新方案,并在上海、江苏、安徽、广东、广西、甘肃等六省市十一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3、 取得降脂颗粒治疗脂肪肝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研究新发现 在"方-证-效"相应理论指导下,发现降脂颗粒改善瘦素和胰岛素抵抗,调节FFA、TG 代谢紊乱治疗脂肪肝的作用新机制。发现其主要药效成分黄连素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脂肪肝的作用新靶点,发现苦丁茶提取物具有LXR 拮抗剂样作用,为黄连素、苦丁茶应用于脂肪肝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证据。发现内质网应激在脂肪肝损伤敏感性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飞利肝宁胶囊的药效靶点,研究结果推动了传统中药当飞利肝宁胶囊获得SFDA 批准用于治疗脂肪肝扩大适应症的生产许可。
截止2014、3、31日,本项目共发表论文101 篇,正面他引563 次,SCI 收录39 篇, 他引147 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报告12 次;获新药临床批件2 项、生产批件1 项,专利授权1 项,编制行业指南2 项。培养研究生28 名,博士后2 名。项目技术被列入上海市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在社区推广。本项目体现了中医药病证结合和个体化诊疗的特色和优势,是转化医学在中医药参与慢病防治的有益实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