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并不了解,其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部位较深且较隐蔽,早期症状常不明显,许多患者就诊时多为晚期。据国外统计本病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2%~0.8%,在上海市居民的肿瘤普查中,鼻及鼻窦恶性肿瘤在自然人口中的患病率为1.61/10万。由于早期不容易发现和觉察,了解这种疾病一些常识是有必要的,那我们就从以下几个问题中来认识这种疾病。
一、哪些人容易患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呢?
这种病以男性较多见,男女比约为1.2~3.0:1。好发年龄为50~70岁之间,肉瘤患者多在40岁以下。其中发生在上颌窦者最多,约占75%以上,其次为鼻腔。恶性肿瘤中以鳞状细胞癌最多,约占35%~66%,此外为腺癌、恶性黑色素瘤、淋巴上皮癌、腺样囊性癌及淋巴肉瘤等。
患这种病的高危人群有以下几类:免疫功能低下、长期患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干酪性鼻窦炎、接触致癌物质(长期吸入某些刺激性或化学性物质)、放射性物质、鼻及鼻窦的良性肿瘤及病变、病毒感染等等。
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有哪些常见的症状?
病人常有鼻塞、流脓性或血性鼻涕、鼻面部疼痛、继发副鼻窦炎、压迫鼻泪管、引起流泪或泪囊炎。晚期可侵入眼眶,使眼球移位,或侵入颅底,产生颅神经症状。下面我们说说常见的上颌窦癌的症状:
上颌窦癌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有脸部肿胀、牙痛、鼻塞、牙龈和上腭部肿胀、眼球突出、脸部麻木或疼痛、流泪、偏头痛。随着病情的发展会有鼻子流血、张不开口、牙齿松动或脱落、眼眶下皮肤麻木,晚期肿瘤可破坏眼睛,眼球运动不灵活、视力下降、听力减退。局部扩展向上使眼球外突及移位,向后开口困难,向下可压迫神经,引起牙痛、头痛。 晚期有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肺、骨骼等)。
三、临床检查有哪些发现?
鼻部检查:通过鼻前、后镜可发现肿瘤呈菜花状或息肉状,色红,根基很宽,伴溃疡及坏死,触之易出血。晚期肿瘤长满整个鼻腔,可使鼻子隆起变形,一侧鼻背隆起显着,双侧鼻部肿瘤可呈“蛙鼻”。上颌窦癌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与原发部位有关。肿瘤可向下破坏牙槽突与硬腭骨质,出现牙齿松动或脱落,牙龈肿胀,上腭和唇龈沟呈半圆形隆起。肿瘤穿破上颌窦前壁,面颊隆起变形,可触及皮下硬块。肿瘤向上侵入眼眶,眶下缘可有隆起,晚期则眼球突出、运动受限及球结膜水肿。肿瘤侵犯向后可侵犯翼腭窝或颞下窝,出现蝶腭神经痛及张口受限。
四、影像学检查有哪些?
常见的有X线、CT、核磁共振(MRI)等,其中CT扫描对诊断有最有价值。通过CT扫描可以了解病变范围及性质,往往可以看到恶性肿瘤有骨质破坏,边缘不规则,且进展较快。通过增强CT扫描还可以了解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五、如何确诊是否患了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病理切片是确诊的唯一方法。通过对病人病史的了解,病人的症状和检查,对可疑的病人应及时给予活组织检查。鼻腔肿瘤易直接取活检,早期上颌窦肿瘤不易取材活检,现可用上颌窦镜直接观察窦内病变,并可伸入组织钳直接切取组织检查。上颌窦探查术是最直接的诊断方法,特别在疑为恶性黑色素瘤时,因活检有促使肿瘤扩散的危险,探查术中作冰冻快速病理切片,确诊后可及时行上颌骨切除术治疗。
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有哪些治疗方法?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治疗大致可分为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疗法、中草药及其它对症治疗等六类。视病人具体情况,采取单独或配合应用。目前多主张尽可能早期发现,确诊后及早开始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术前小量放疗,使肿瘤缩小;手术彻底切除肿瘤的原发灶,必要时行单侧或双侧颈淋巴清扫术;术后再配合以足量放疗,以彻底消灭术腔内可能残存的肿瘤组织。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辅以其它几种疗法。但由于这类疾病就诊时多为晚期,因此总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