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心电图的特点,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即f波,R-R间期不等,
QRS波电压不等,可有心室融合波。临床检查特点是三个&不等: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与脉搏不等、心率快慢不等。
心房颤动是指心房发生350~600次/min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肌颤动。是成人较好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是心房扑动的15~20倍,与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构成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是临床上较好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其引发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及血栓栓塞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人们对房颤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P波消失,代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每分钟350~600次;
QRS波群间距&不规则,其形态和振幅可常有不等。
心房颤动是指心房发生350~600次/min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肌颤动。是成人较好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是心房扑动的15~20倍,与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构成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是临床上较好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其引发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及血栓栓塞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性房颤。房颤治疗的目标除了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以外,仍为满意控制心室率、恢复窦性心律并防止其复发。用于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两类:
1、转复房颤,恢复窦性心律和预防复发的药物,包括IA类(如奎尼丁)、IC类(如普罗帕酮、莫雷西嗪)和III类(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它们主要作用于心房,以延长心房不应期或减慢心房内传导。
2、减慢心室率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双氢吡碇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以及洋地黄类药物。它们作用于房室结,以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增加隐匿传导。过去,曾有些临床医师将减慢心室率的药物误解为有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或预防房颤复发的功能,如洋地黄类(毛花甙丙、地高辛)、非双氢吡啶类(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和β受体阻滞剂。一些随机双盲的研究表明,毛花甙丙与安慰剂比较,其复律的有效率和恢复窦性心律距开始给药之间无显着差异。奎尼丁曾在我国广泛用于持续性房颠的复律和预防房颤的复发,但临床研究表明,奎尼丁虽可有效治疗房颤,但可能增加病死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