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率和患病率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肿瘤,发病率(incidence rate)或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有很大差别。来自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08年数据显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高,位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6位,其中口腔癌位于第12位。多数国家口腔癌发病率1~10/10万,个别国家达到15/10万甚至30/10万。总体情况,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地域上高到低排序为:亚洲、北美、欧洲、南美。据估算,全球每年口腔、咽部和喉恶性肿瘤的发病例数为50万。吸烟、过度饮酒、不良饮食习惯、感染等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其中90%以上归因为过度烟酒,咀嚼槟榔是个别国家或地区高发口腔癌的主因。在我国,目前尚无很精确的全国性的口腔癌发病率或患病率的资料,罗列以下数据作为参考。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教研室数据,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男性11.8/10万,女性8.4/10万;口腔、唾液腺癌的发病率为男性1.9/10万,女性1.6/10万。在患病率方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调查为8.10/10万;广州市的调查表明,口腔癌的患病率为1.06~1.09/10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王延安
以上资料说明,我国口腔颌面部癌瘤无论发病率或患病率均不高,实际上目前还不能提供确切的统计数据,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病员的绝对数字并不少。
(二)构成比
从世界范围看,口腔癌在欧美国家及南亚国家中的构成比(proportional rate)排位都比我国要高;在恶性肿瘤的排位中不少均居前10位,在我国,口腔颌面肿瘤与全身肿瘤的构成比,其排序在全身各部位中却居第10位以后。而在印度,口腔癌在全身恶性肿瘤中竟高达40%以上。从病理资料统计分析来看,全国26个地区、36个单位的统计,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为全身恶性肿瘤的8.2%。
在全身肿瘤中,良性与恶性的比例约为1:1。口腔颌面部肿瘤,如包括囊肿、瘤样病变在内,一般良性比恶性为多。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病理科90年代对15 983例口腔颌面肿瘤、囊肿及瘤样病变的统计分析中,恶性肿瘤仅占32.08%(5 128例);良性肿瘤占42.95%(6 866例);囊肿占20.25%(3 237例);瘤样病变占4.70%(752例)。
(三)性别和年龄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男性。国内统计男女构成比约为2:1。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生的年龄,国内统计资料均以40~60岁为最高峰,而西方国家则多发生于60岁以上,其发病的最高峰值比我国约大10岁。但在70年代后期,特别是80年代以来,无论在西方国家或我国,在患病年龄上均有逐渐增长的趋势(个别癌瘤除外),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整体人群平均寿命的延长有关。
应当注意的是,近年来口腔癌的发病在女性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女性口腔癌的患病率已由30年代的1.2/10万上升到5.3/10万(1985),增加约4.5倍,虽然同期内男性口腔癌病例也有增长,但仅约3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751例口腔鳞癌的统计资料亦表明:女性患者的增长速度远大于男性患者:1960~1965年间男与女之比为2.82:1,而1993~2002年间缩小至1.70:1。这种女性病员的迅速增长被认为有以下两种可能因素:其一是由于女性抽烟和饮酒习惯有所增长;其二是与更多的参加原本为男性所从事的职业有关。
(四)组织来源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源性肿瘤为多见,如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等;其次为间叶组织肿瘤如管型瘤、纤维瘤等。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上皮组织来源最多,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80%(口腔恶性肿瘤约90%)以上;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肉瘤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者较少,主要为纤维肉瘤、骨肉瘤等。淋巴和造血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也可首发于口腔颌面部,前者近年来增长趋势迅速。
(五)好发部位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多见于牙龈、口腔黏膜、颌骨与颜面部。在我国,60年代牙龈癌高发,其次舌癌。目前依次为舌癌、颊黏膜癌、牙龈癌、腭癌、上颌窦癌。北美好发部位略有不同,依次为舌癌、口底癌、牙龈癌、颊癌。唇癌,特别是颜面皮肤癌较少见。癌瘤的好发部位与地区、气候、种族、生活习惯等均有一定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