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病。主要表现为眼球表面翼状新生物增生,头部可侵入角膜,甚至遮盖瞳孔,严重影响视力。翼状胬肉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手术主要是用手术刀将角膜和巩膜表面的胬肉剥除干净,为了减少术后复发,常常还需要做自体结膜瓣转位。
翼状胬肉手术最大的风险是切穿角膜或巩膜导致眼球破裂,以及误伤内直肌导致术后斜视、复视。这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常常是因为患者术中眼球乱动导致的。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这种严重的并发症呢?一般来说,有资质做这种手术的眼科医师基本都是可以控制自己手上力道的。最主要的风险因素来自患者。很多患者不能自如控制眼球的运动,眼球会有不由自主的转动。手术中,医师要求患者向右看时,是要患者盯住右面某一点,而且是眼球保持不动地盯住右面这一点。而患者常常是看了右面一眼,马上又看正前方了。这个转动有时还很猛。因为医师的手术刀可能正在角膜表面操作,所以这时很有可能出现并发症,损伤角膜或者巩膜。如果术中患者眼球能缓慢转向医师指定方位并维持固定不动至少数分钟,则医师手术操作视野将比较稳定,可以更彻底的切除眼表胬肉组织而不损伤角膜、巩膜等正常组织。
我的习惯是在术前就和患者沟通好,让患者按下面要求做眼球运动练习。让患者平躺在床上,手放在身体两侧,头摆正,基本与天花板平行,不抬头也不低头,更不能扭头。整个练习过程中,身体和头的位置要保持不变。保持头不动,双眼向右转动,盯住右面一点固定不动维持5-10分钟,中途可以眨眼,但是眼球不能转动,头更不能转动。眼球转动要慢,不能转得太猛。练习几次可以达到上述要求后,可以把右面的注视点撤掉,继续练习。也就是说,即使并不能看到什么,也可以保持眼球维持在固定眼位不转动。这样就行了。因为手术中为了保护角膜,常在角膜表面敷一层薄薄的湿棉片,患者可能什么也看不到。都要练习哪些方向呢?通常翼状胬肉长在眼球表面黑眼球内侧靠近鼻子的部位。那么右眼的翼状胬肉就要练向右看,而左眼的要练向左看。不管哪个眼,都要练向下看(指向脚的方向看),有时还需要向右下和左下看。每个方向都要能盯住不动5到10分钟,尤其是水平方向,最好能维持10分钟。绝大多数患者通过几天的练习都可以做到。实在有个别人就是控制不住眼球转动的,术中只好在角巩缘或肌肉止点做缝线,由手术医师或助手来控制患者的眼球运动。
总之,患者术前通过练习眼球缓慢转动和较长时间盯住指定方向,就可以在术中很好的配合医生的操作,从而大大减低角膜巩膜切穿、损伤内直肌等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因为手术视野稳定,术者可以从容的更彻底的切除胬肉,无需疲于应付乱转的眼球,术后复发率也会大大降低。所以,术前练练眼球转动是十分有益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