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婴儿4-6月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和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并适合婴儿肠胃的消化和吸收,然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是否可以哺乳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
由于乙肝病毒传染性与病毒感染状态有关,因此乙肝病毒感染产妇能否哺乳需根据乙肝病毒感染状态不同而异。根据病毒血清学指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病毒无活动性复制,血清中e抗原和HBV DNA阴性,在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后,由于母乳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抗病毒物质,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常见疾病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儿。因此对乙肝病毒非活动性复制的母亲应鼓励母乳喂养。二、病毒活动性复制,血清中e抗原和HBV DNA阳性,虽然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胎盘宫内感染或分娩时血液传播,乙肝母乳喂养增加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率也缺乏临床证据,但乙肝病毒活动性复制母亲的乳汁中可检测到乙肝表面抗原或乙肝病毒DNA,我个人认为哺乳存在潜在危险。当然,乙肝病毒复制并非母乳喂养的绝对禁忌证。关键预防措施是在出生时即接种乙肝疫苗联用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由于母婴垂直传播是我国乙肝感染率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加强防护是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的关键所在。乙肝母婴垂直传播主要发生在自然分娩过程中,产道挤压是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感染婴儿的关键途径。因此,乙肝病毒活动性复制母亲最好避免自然分娩,新生儿一定要尽快注射乙肝疫苗和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因为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是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注射到婴儿体内后,如果婴儿被感染,抗体就能中和病毒,立即起到保护作用。
乙肝病毒主要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血液传播,不是经消化道传播,但人口腔黏膜包括牙龈黏膜较易破溃,如有乙肝感染血液进入容易感染,因此,乙肝病毒活动性复制母亲尽量避免口对口喂食婴儿,以切断母婴传播的可能。
拥抱、触摸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不必因为是乙肝母亲就采取绝对隔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