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病人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患,其发病率约为6%。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90%,其中约60%的人有症状。骨性关节炎是指由于关节软骨磨损而引起症状和体征的一组疾病,俗称骨质增生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而且疼痛与活动有关,开始为活动痛,而后持续痛,晚期出现夜间痛,甚至痛醒。另外关节肿胀、变形、活动受限,并且致残率相当高,甚至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疼痛:持续钝痛,关节活动可因疼痛而受限。
关节僵硬和黏着感:久坐之后再站起时感到僵硬。
关节交锁:关节在某一角度时突然卡住无法伸屈,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功能。
关节肿胀:可伴局部温度增高、积液和滑膜肥厚。
关节活动弹响(骨摩擦音):可能为软骨缺失和关节欠光整所致。
关节畸形:晚期膝关节炎患者常伴发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即通常所说的“罗圈腿”和“X形腿”。
二、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与药物治疗:一般疗法:休息、固定、理疗,不能阻止和逆转病变过程,但可延缓推后手术治疗的时间。药物治疗:分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改善症状,减轻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度,有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等。只能缓解症状、延缓病程进展,但不能逆转关节结构性病变。关节镜治疗: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针对早期轻度骨关节炎特别是伴有游离体和局限性软骨损伤的患者有一定价值。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是膝骨关节炎最主要的病变。关节镜下软骨病理退行性变可分为5度,关节镜治疗需要根据其不同的病理改变,采取针对性治疗:对小面积(面积小于3平方厘米)的1、2度软骨退行性变,可单纯做软骨成形术;对小面积的3、4度软骨退行性变,可做软骨成形加钻孔术;对重度大面积(面积大于3平方厘米)软骨退行性变,仅做软骨成形术,若软骨病变区域合并软骨下骨囊性变时,可常规做钻孔术。同时,对增生的骨赘应积极治疗,对影响功能的骨赘应尽可能去除
人工关节置换术:可应用于肩、肘、腕、指间、髋、膝及踝关节等,但以全人工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最为普遍。人工关节多由金属和高密度的高分子材料,依照人体关节的构造、形状和功能制作而成,金属的种类,包括合金、钴铬合金及不锈钢等,而高分子材料是高密度耐磨损的聚乙烯或陶瓷。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将已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切除,如同装牙套一般,植入人工关节,使其恢复正常平滑的关节面。对于终末期骨关节炎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是保存关节功能,改善关节畸形,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
目前越来越多的严重膝关节病患者接受了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治疗,其手术技术相当成熟。目前,开展的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切口小了1/3到一半,减少了对软组织的损伤,加快了康复进程,取得了满意疗效。大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同时并发严重关节病损的患者接受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治疗,重新获得了关节的活力,恢复了生活的质量和信心。
三、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疗效和假体寿命:
人工关节是矫形外科领域在二十世纪取得的最重要的进展之一,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严重关节病变的主要手段,被誉为20世纪骨科发展史中重要里程碑。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被认为是治疗终末期或严重的膝关节炎最有效、最成功的手术之一。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长期随访结果令人鼓舞:手术成功率达95%~98%。在一些发达国家,每年有大量的患者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目前,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数量已超过髋关节置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膝关节置换术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骨科手术,有一定的程序化手术操作规范和模式。然而,该手术对施术医生的操作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人工膝关节的安装位置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的好坏,对手术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TKA)发展十分迅速。随着手术技术的日臻成熟和膝关节假体设计、材料和相关器械的不断完善、改进,临床效果也不断提高。目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0~15年假体生存率在95%以上,平均生存期在20年左右。国内外应用最多的全膝关节假体是全髁型假体,固定方式大多为骨水泥固定。膝关节假体的金属部分成分为钴铬钼合金和钛合金,非金属部分为聚乙烯。
四、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认识误区:
美国每年施行的全膝关节置换术达20万例以上,而我国13亿人口中每年仅有不到2万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究其原因,除了经济条件的差距,主要是科普教育的差距,许多患者甚至部分医生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不了解,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能否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消除疼痛、改善功能持怀疑态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随着人工膝关节置换理论和技术的普及,我们相信将会有愈来愈多的骨关节炎患者接受关节置换手术。
1、人工关节是否将整个关节切除?
一般患者对于人工关节并不十分了解,常以为手术时会将关节全部切除,装上不锈钢关节,因此术后肢体如同机器人一般生硬而不自然。其实,人工关节置换术只是将已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切除,如同装牙套一般植入人工关节,使其恢复正常平滑的关节面。
2、手术后是否很疼痛、无法忍受?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个系统工程手术,有经验的医生除了很好的完成手术以外,都会认真考虑患者的术后疼痛问题。一般情况下,我都会给患者在手术后安装一个静脉的止痛泵,这个止痛泵可以24小时不间断从静脉输入止痛药物,以达到镇痛效果,这个止痛泵可以维持3天。大家知道手术后的3天内是疼痛的高峰期,由于使用了止痛泵患者可以基本解除疼痛,不会忍受术后的伤口剧烈疼痛,在3天以后还会口服一些止痛药物以便进行关节的康复练习,患者在手术后的住院期间我们都会认真进行镇痛治疗,使患者康复期间不受疼痛困扰
3、人工关节置换是否值得做?
人工关节患者要承担部分手术费用,是否值得花这个钱了?很多患者看到手术后的良好效果从顾虑、害怕到逐渐的接收了这种手术,并且在手术后很多患者都发自内心的向我述说:“手术前的担心和害怕以及种种顾虑真是多余,以至于由于害怕手术而受了多年的痛苦,甚至严重的影响了日常生活”。我也经常问一些手术后的患者,特别是一些老年患者:“这种膝关节置换手术是否值得作,效果如何”?”她们几乎都笑着回答我“值得做,值得做,早知是这样,早就做了”。
五、人工关节置换的假体选择:
选择国产还是进口假体?是否价格越过越好?假体价格与术后的关节活动度有关系吗?
1、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假体的应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在我国完成的近万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大部分假体来自国外厂家。在此次会议上,专家们对国产假体提出了一些希望。专家们认为,目前大部分国产假体为仿制品,技术含金量低,而价格仍然偏高,可供选择的品种也不多,质量也还需要提高。专家们呼吁,国内相关厂家要加大产品研发的力度,争取在人工关节假体这一庞大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2、临床上,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患者,其膝关节活动范围并不尽相同。有多种因素影响该手术后患者膝关节的活动范围,这些因素来自于患者、假体、施术医生。其中,患者术前关节的活动范围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患者术前关节活动范围大,则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相对减小;如果术前关节活动范围小,则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相对增大。正确选择假体也是决定患者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的重要因素。有些医生在手术时选择假体不当――或大或小,都会影响到患者术后关节活动范围。
3、严重骨关节炎无明显活动障碍,无明显内外翻畸形,关节稳定性良好者,可应用保留后十字韧带的假体;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有屈曲功能障碍,有明显畸形,但无侧方不稳定时,可选择后稳定假体;有严重侧方不稳定或严重畸形,术中不能保留侧副韧带时,应选择旋转铰链膝关节。
膝骨关节炎的假体选择需要根据患者骨关节炎类型、程度,患者的年龄,软骨退行性变程度,关节畸形情况及关节稳定情况,患者全身情况及患者经济情况综合考虑。
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功能训练不可以慢慢来――在患者还没从麻醉中醒来时就应该让其被动进行适当运动。如果患者术后5天还不下地活动,就会对患者的关节功能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