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是局限性疾病,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恶性肿瘤病机关键是人体根本机体抗御疾病能力(正气)低下有密切关系。正气亏虚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细胞免疫低下,表现在T细胞亚群CD4/CD8值普遍偏低,此外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高于正常人群,焦虑抑郁情绪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改善患者情绪状态,能提高机体状态,激发自身抗癌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一 :扶正祛邪,带瘤生存
肿瘤病理要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进行辩证,治疗上要“扶正攻邪”相结合,在进行人体整体调节的同时要做到局部瘤体治疗的针对性。
中医治疗癌症的整体观念立足在“带瘤生存,与瘤共存”的基础上。肿瘤的发病始终贯穿着人体内“正邪相争”的过程,治疗时必须权衡机体与肿瘤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最终达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目的。 用中医的辨证论,如被确诊为癌症,根据局部与整体、正气与邪气辨证地确定治疗方案,立足“带瘤生存”。所以有人将西医、中医各自治疗肿瘤的方式方法简括为:西医是“去瘤治病”,中医是“带瘤生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早期癌症病人,虽有结节包块但尚未转移,属“正(人体的抵抗力)盛邪(瘤体)实”,治以“攻毒祛邪”为主;中期癌症病人,瘤体逐渐增大,邪正处于相持阶段,治疗上宜“攻补兼施”;晚期癌症病人,肿瘤多已出现其他脏器转移,邪盛而正虚,这时如果一味攻伐,反而会加速病人的凋亡。如采用扶正为根本,加以祛邪,常能缓解症状,维持生机,使病人长期“带瘤生存”。因此,正虚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本,邪气侵袭只是促使肿瘤发生的外部条件,扶正是治疗肿瘤的关键。“扶正”是抗癌的主体,中医对中晚期肿瘤病人不以瘤体缩小为唯一或主要治疗目的,而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减少痛苦为主,制定了“整体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治疗法则。 研定出“软坚散结消块、健脾利湿消水、草药抑制癌细胞及止血、止痛”的组方用药,大大提高了中晚期肿瘤患者的存活期,减少痛苦。
二:结合食疗
食疗膳食中很食物是药品的一部分,药食同源,食物虽然不能完全代替药物。但有其取用方便,疗效明确,能终身服用的特点。在借助食疗提高机体体质和免疫力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综合治疗。若只注重手术,放化疗等常规治疗,在期间不加强饮食调养,最终会导致人体本身正气的溃败,反而会失去治疗的机会。
三:针刺辅助
针刺穴位引起的免疫效应是多方面的,各个环节之间亦相互联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局部神经和感受器将其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激活下丘脑原垂体原肾上腺轴以及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中枢释放递质、分泌细胞因子。也可通过交感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释放儿茶酚胺类及阿片肽等物质介导淋巴细胞调节免疫效应。另外,发现在动物实验中电针“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以提高大鼠胃癌根治术后低下的免疫功能。
中药汤剂服用和针刺疗法的结合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调整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陈教授在活血化瘀学说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怪病”― 心身疾病(神经系统、精神系统疾病)的研究。提出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肿瘤三大疾病)的病理核心为“气滞血瘀”,改变了单从“虚证”认识的观点,注意调畅气血,提高了疗效。
四:中药和针刺治疗时间和安全性:
中药甚至可以在肿瘤患者的放化疗期间服用,减低放化疗的反应和白细胞下降的情况,改善睡眠和脾胃功能。针刺疗法在排除骨转移情况下,在四肢取穴是绝对安全有效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