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上个月,一位45岁的女性患者来我院就诊。她告诉我说,每当吃饭、情绪紧张或激动时,她的双手就会不由自主地抖动,而当双手静止时,抖动会消失。2年前,她曾去某医院就诊过,医生诊断她患了帕金森病,让她服用“美多巴”。她坚持吃了2个多月的药,因效果不明显,便自行停药了。近一年来,她感觉双手抖动的幅度越来越大,连用筷子夹菜都有困难,不得不再次就医。
经过仔细检查,我发现她属于典型的姿势性震颤――当双手处于某种姿势或做某些动作(如双手平举、吃饭拿筷子)时,震颤明显,而当双手静止时,震颤消失。她既没有动作缓慢、肢体僵硬、容易摔跤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也没有发现她有肌张力增高或肢体僵硬的表现,于是我告诉她,她患的是良性特发性震颤,并非帕金森病。
分析:
如果双手只是在拿东西(如用筷子夹食物或端杯子喝水)的时候出现抖动,静止时抖动减轻或消失,应首先考虑特发性震颤,而非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病史较长,几年至几十年不等,患者亲属中常会有类似的病例,多数预后良好,不会出现运动缓慢、肢体僵硬等症状,有些患者甚至不需要服药。资料显示,该病有2个发病高峰――青少年和50岁左右,“手抖”一般会随年龄增长而出现频率下降、抖动幅度增大的现象。当然,也有部分患者多年如一日,症状不会加重。
提醒:
除最常见的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外,某些特殊情况也会引起“手抖”,如吵架、生气等情绪应激导致的心因性震颤,紧张、焦虑、疲劳、饥饿引起的生理性震颤,以及小脑病变、甲亢、酒精戒断、某些药物副作用等。
帕金森病并非都有“手抖”
今年3月,从骨质疏松门诊转来一位患者,女性,65岁。患者说,她有背痛,容易摔跤,曾在骨科就诊,后又到骨质疏松科就诊。服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背痛有所缓解,但还是容易跌倒,走路速度也比以前慢了许多。
经过仔细询问病史,我发现该患者有长期的便秘史,近2年来,她不仅跌倒多次,行动也日趋缓慢,走路时常向前冲,有“刹不住车”的感觉。同时,我也注意到,该患者的面部表情少,走路缓慢,双上肢肌张力增高。尽管没有“手抖”症状,我依然考虑她患了帕金森病。
分析:
“手抖”并不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必要条件,约30%的帕金森病患者的手并不抖。不过,帕金森病患者无一例外会有动作迟缓的表现,若同时伴有肢体僵硬、肌张力增高、姿势失衡等问题,特别是单侧起病且对多巴制剂有较好疗效时,即可确诊。
提醒:
中老年人若出现一侧手脚不能控制的抖动(“搓丸样”动作),且抖动在肢体静止时明显,活动时减轻,需高度警惕帕金森病的可能。若同时伴有运动缓慢、手脚精细动作困难,甚至行走不稳、容易摔跤等情况时,患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更大。有些老年人尽管没有“手抖”,但在扣纽扣、穿袜子、系鞋带、刷牙时,动作明显变慢,或有写字过小或过大、容易摔跤等问题,抑或有嗅觉障碍、睡眠障碍、抑郁、便秘等症状时,也要留意是否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现。
帕金森病虽然不会致命,但一旦发展到晚期,临床表现极为复杂,治疗也较棘手。中老年人一旦发现自己身上有帕金森病的“蛛丝马迹”,应尽早去医院诊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