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初,世界排坛的超级球星海曼在一次比赛中突然倒在地上,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仍无法挽回她的生命。事后的尸检诊断海曼死于“马凡综合症”的“主动脉夹层破裂”。这是一种人们知之甚少的血管病,它极为凶险,犹如一枚“定时炸弹”,一旦“爆炸”,如不进行干预,则在极短时间内患者就会死亡。
那主动脉夹层究竟是怎样一种病呢?其实质就是主动脉血管壁的破裂。我们可以把主动脉血管看成弹性水管,这根水管有三层结构――里层,中间层,外层。正常的水管这三层应该贴的很紧,但由于各种因素(如水管老化,水流冲击过强,外力致使水管破裂等)导致水管的里层和中层受损而变薄弱,在此基础上,高速、高压的水流将薄弱的内层和中层撕开了一个裂口,水涌入裂口中,并不断向下冲击,裂口即扩大为腔隙,并沿着水管壁向远、近端,尤其是远端不断膨大扩张。我们将原来的主动脉壁管腔称作真腔,冲击形成的腔隙便是假腔,而真、假腔之间的主动脉壁内、中层被称为“夹层”。因为假腔呈“瘤样”膨大,因此,该病以前被命名为“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最大的危害就是假腔随时可因不堪承受血流的聚集而破裂造成大出血,人们所熟知的一代排球名将海曼和朱刚都是正当壮年时猝死于主动脉夹层破裂,可见它虽然不是肿瘤,但它破裂致死的凶险度却超过任何肿瘤。
从前对于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往往是内科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先通过药物控制疼痛、降低血压、减轻血流搏动对主动脉壁的冲击,然后在急诊下行人工血管移植术,即把扩张的水管段卸下,重新接上一根新的水管(人工血管)。但是这种方法耗时较长,且对患者损伤较大,医生往往可能花了很长时间也未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全世界血管外科医生不断努力寻找一种创伤小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外科手术。终于1990年首先由阿根廷的医生Parodi使用“经皮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用于腹主动脉瘤的治疗, 并取得了成功,从此开始了腔内血管治疗的新的时代。1994年Dake首次将“经皮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用于胸主动脉瘤及降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是在真腔内置入覆膜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好比是在水管的内层上添加了一块补丁,使真腔内血流不再流入假腔内,降低假腔内压力,减少主动脉扩张或破裂的危险,同时支架紧贴扩张段上下的血管壁,使血流顺着这条人造的管道向下灌注。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微创、安全、近期疗效可靠的特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他只适用于某种类型的主动脉夹层,对于另外一些情况,只能靠外科手术才能解决问题。
关于预防,主要注意平时的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要控制血压,若是主动脉硬化则要降血脂,有先天性疾病的人(马凡氏综合症)要注意自我保护,避免剧烈运动,以免造成破裂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另外,一旦发觉胸痛,就要马上到医院检查,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