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脂肪肝患者不仅逐渐增多,而且趋于低龄化。病人由于长期工作、生活节奏紧张,往往在出现轻度的食欲不振、恶心、乏力、右上腹不适等症状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个别病人甚至误认为是慢性胃炎、胆囊炎或中暑发作,而延误了治疗的良机,直至出现呕吐、黄疸等类似于急性、亚急性病毒性肝炎等表现,乃至出现肝昏迷、肾衰等并发症时,始悔之晚矣。
结合本人多年来临床的实践经验,脂肪肝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由于多种病因致使肝脏失去了基本的消化、解毒以及分泌等生理功能而成。本病不仅和肥胖、糖尿病、肝炎、甲亢、酒精中毒、高脂血症、药物损害、营养不良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也与高血压、胆囊结石的形成有关。其中长期酗酒已成为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其致病机制为:酒精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沉积而成脂肪肝。
千百年来,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早已形成了“酒文化”现象,虽流传有“酒为百药之长”、“酒能通血脉”之说,但也有“痛饮则伤”、“损骨之精、生痰动火”的警告。所以饮酒越多,无疑脂肪肝越重,也容易诱发肝纤维化,进而演变成酒精性肝硬化,而其致病的营养不良、药物及有毒物质损害等因素,也同样对肝癌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助动因素。
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脂肪肝的药物不多,中医药的诊治切实有效,且副作用小,有着较大的发挥优势的前景。中医往往把本病归属于“积聚”、“痰浊”、“胁痛”、“肝癖”等范畴,笔者作为余莉芳老中医工作室学术继承人之一,在继承老师的学术观点基础上,也结合了本人十余年来的临床心得,认为本病病机为:肝失疏泄、气血瘀滞;脾虚失运,痰湿内生,其中以痰、瘀、湿及脾虚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关键,除了中医辩证分型,更结合细致的临床体检、B超、CT、血脂、肝功能等现代医学手段进行明确诊断,并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以疏肝、利胆、健脾、和胃、补肾、活血、理气、化痰、利湿、清热等为基本大法,以期达到标本兼顾的治疗目的。
现代药理学证明:所用中药具有保肝、降酶降脂、抗脂质过氧化、增加自由基清除、调节机体免疫力、防治肝纤维化等功效,临床疗效显著。欢迎各位病家莅临,届时本人不仅对每位患者作认真仔细的诊治,而且还为您从生活起居方面作防病指导,包括十六字的保肝要诀释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