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治思路
肿瘤是一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病证,由于正气虚损,邪毒乘虚而入,导致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于输布聚而为痰,于是痰气毒瘀胶结,日久形成肿块。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实主要为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本虚标实而又以本虚为主是肿瘤发生的基本病机。针对此病机,治疗宜采用扶正为主、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方法,扶正法贯穿肿瘤治疗始终,而祛邪则宜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临床阶段灵活辨证施治,谨守病机是其关键。
由于元气虚衰,脏腑阴阳气血亏损是形成肿瘤的基础,因而扶正法在肿瘤的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扶正法属于中医的补法,但扶正不是面面俱到的气血阴阳的全补,往往通过四诊辨证针对虚损的情况给予补益,例如放化疗之后气血损伤者常用补益气血法,放疗后所致口咽干燥者常予养阴生津法,放射性皮炎常用益气托毒法,放化疗后乏力纳呆者常用益气健脾法,肿瘤日久形寒肢冷腰膝冷痛者常用温肾壮阳法。
关于益气健脾法,脾胃为“后天之本”,又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升降相宜,才能完成消化吸收等一系列生理功能,从而提供人体活动所必须的精微物质,尤其对于肿瘤患者其自身正气的强弱更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因正气不足贯穿肿瘤发病的始终,且肿瘤患者经过多次的放化疗更易伤及正气,出现面色少华、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等脾胃气虚之症,所以补气健脾显得尤为重要。
肾乃“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主一身之阳气,对生命具有重要作用,张介宾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这些观点与现代医学的内分泌学与免疫学有不少契合之处。所以李师认为肾虚造成的免疫状态低下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温补肾阳药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在遏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方面起着一定作用,所以久病要治肾。中、晚期肿瘤放化疗后,或老年乳腺癌患者、卵巢癌行切除术后出现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腰酸冷痛、尿频而清、大便溏薄、舌淡质胖、苔薄白、脉沉细等,辨证为肾阳虚或脾肾阳虚之证者均可使用此法。
“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祛邪方面,针对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不同的病机,常配合扶正之法应用理气活血、化痰软坚、清热解毒等法以控制肿瘤的发展,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许多具有上述功效的中草药且具有抑癌抗癌的功效,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用药。中医药疗法与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是当前对付恶性肿瘤的五大类治疗方法,由于单纯中医药治疗根治性不足],故手术、放疗、化疗仍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任何把中医中药的作用扩大或缩小的做法都是不全面的。中医药与手术及放化疗有机结合,以提高放化疗的作用并减轻放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在放化疗期间,由于放化疗本身对人体的损伤,所以在此期间不主张再用祛邪法以进一步削弱人体的正气;放化疗结束后,可视患者情况选用中医的祛邪法以乘胜追击,达到“邪去正易复、邪去则正安”的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目的。此外,除上述治法外,用以毒攻毒法及通络散结法,在辨证采用不同祛邪方法的同时适当运用此二法,可谓效如桴鼓。
2、用药特色
辨病用药的特色:根据不同的药物归经及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李师临床常选用不同的药物,如肺癌常选用石上柏、石见穿、七叶一枝花等,胃肠道肿瘤常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红藤、野葡萄藤、菝葜等,食道癌常用急性子、山豆根等,肾膀胱癌常选用黑大豆、生牡蛎、泽泻、红枣,肝癌常选用干蟾、山慈菇等,脑部肿瘤常用蛇六谷、蜂房等。
对症用药的特色:临床上,不同的肿瘤病人常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针对放化疗期间及一般肿瘤患者常出现的一些症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法。例如一些常用化疗药使用后所引起的恶心呕吐,常用制半夏、竹茹、紫苏梗、旋复花、枇杷叶等以和胃止呕;某些化疗药使用后会引起骨髓抑制导致血细胞降低,因此常用石苇、鸡血藤、制黄精、红枣、三七粉等以升高白细胞,常用枸杞子、女贞子、阿胶、制首乌、当归等以升高红细胞,常用仙鹤草、花生衣等以升高血小板;肿瘤患者热毒炽盛、阴液易伤,常会出现大便干结,常用制大黄、瓜蒌、枳实、厚朴、火麻仁、郁李仁等以消积导滞、润肠通便。针对肿瘤患者常出现胸腹水一症,常用猫人参、葶苈子、大枣等以利水消肿,猫人参尚有健壮扶正的作用。
健脾扶正药物的使用:临床常用生黄芪、太子参、党参、白茯苓、炒白术等健脾益气药物。由于肿瘤患者特别是放化疗后的患者全身状况往往较虚,古人云:虚不受补,故不宜用大补,常用生薏苡仁、怀山药、莲子肉等平补脾胃之剂使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另外常合用炒谷芽、炒麦芽、焦山楂、焦六曲、鸡内金等以健胃消食。针对全身正气的虚损还常用灵芝、冬虫夏草等。胃主通降,以降为顺,故常用制半夏、橘皮、竹茹等和胃降逆之品。肿瘤患者多已体虚,脾胃功能很弱,而补益药又大多温燥滋腻,故服用后极易出现腹胀纳呆、口干便秘等症,为防止气机阻滞,所以适当加入八月札、橘皮、莱菔子、砂仁等以理气散结。
动物及毒性药物的使用:动物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类药是“血肉有情”之品,具有独特的生命活性,因而李师对其非常重视。蜈蚣、全蝎等属中药虫类药,有解毒散结之功,临床常用于多种肿瘤,在对肿瘤病人进行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加入少量虫类药物以解毒通络、散结止痛,可以缓解病人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现代药理研究更证明全蝎、蜈蚣等虫类药破血力强,化瘀力专,能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长,提高免疫能力,增加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是治疗肿瘤的理想药物。当然针对不同部位的肿瘤其用药亦有所不同,如胃肠道肿瘤常用天龙,肝癌常选用干蟾、斑蝥等,乳癌常选用地h虫,肺癌气急严重者常选用地龙,脑部肿瘤及肿瘤的脑部转移除使用全蝎、蜈蚣等,还加用天龙、僵蚕等以抑制肿瘤的复发转移,可以缓解头痛、头晕、肢麻、抽搐等症状,并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在药物毒性方面,有效性和毒性是绝大多数药物同时具有的双重特性,关键是合理用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控制药物的剂量、时间和方法是减低药物毒性、发挥药物有效性的关键。《丹溪心法》谓“诸病皆由痰而生,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痰凝毒聚遂发为癌肿,治疗上以化痰解毒散结为主。治疗脑部肿瘤时,常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质,选用生半夏15g和(或)生南星15g,使用周期为两周,并根据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增加或者缩短用药的时间。二药均辛温有毒,生半夏善治脏腑湿痰并能消痞散结,生南星则善治经络之风痰并能祛风止痉,两味有毒药物用量与制南星无殊,但与其他药物同煮时嘱患者放生姜五片以解其毒,去毒存性,临床证实患者服用后未出现口麻等毒副作用,但对缓解病人症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
3、验案举隅
黄某,女,63岁,初诊日期:2006年2月18日。2004年12月发现右肺癌,2005年2月22日在上海某医院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肺上叶光段腺鳞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侵脏层胸膜。术后化疗4次,方案为GP,2005年3月21日在该院行头颅CT示:颅内多发转移灶。后在该院行颅内放疗10次,初诊时患者左眼失明,右眼仅有光感,右耳聋,行走不利,头晕心悸,时有恶心呕吐,纳差,二便调,夜寐安,舌质红,苔白,脉细。证属脾虚湿滞,痰瘀蒙窍。治宜健脾益气,解毒散结。拟方:生黄芪30 g,生白术15 g,白茯苓30 g,生薏苡仁30 g,生半夏15 g,橘皮12 g,白扁豆30 g,莲子肉15 g,竹茹12 g,旋覆花15 g,紫苏梗15 g,枇杷叶15 g,当归9 g,枸杞子30 g,蛇六谷30 g,莪术9 g,三棱9 g,留行子12 g,蛇舌草15 g,天龙6 g,蜈蚣3 g,天葵子15 g,全蝎6 g,僵蚕12 g,蝉衣6 g,石见穿15 g,炒谷麦芽各30 g,焦楂曲各15 g,天麻15 g,莱菔子30 g。七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头部闷重感减轻,食欲有所增加,上方加山萸肉15 g以补益肝肾,加川芎30g以行气活血。继服14剂。
三诊:患者症情平稳,自觉心悸头晕减轻,恶心呕吐次数减少,嘱其继服中药。守上方随证加减服用,随诊一年半复查头颅CT,病灶与前比较稍有缩小,未有其它部位的转移,病人自觉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肺癌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病证,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热毒内侵,极易耗伤肺阴,造成肺阴虚内热,肺病日久,累及脾阳,则脾阳不振,运化失司,聚津为痰,清阳不升,痰浊上扰,痰毒凝结而成肿块,故治以健脾益气,解毒散结。针对本虚的病机,药用生黄芪、生白术、白茯苓、生薏苡仁、当归、枸杞子以扶助正气,其中生黄芪、生白术、白茯苓、生薏苡仁健脾益气以固护后天之本。针对热毒痰瘀之邪,药用蛇六谷、蛇舌草、石见穿解毒散结,莪术、三棱、留行子破血消肿,尤其是针对肺癌的脑部转移用生半夏以解毒散结、化痰通络,用天龙、蜈蚣、全蝎、僵蚕以搜风通络、熄风止痉,对缓解患者肿瘤的脑部转移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患者服生半夏后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故二诊继用生半夏,同时加山萸肉以补益肝肾,扶正培本,加川芎以行气活血。因其辨证准确,下药精良,故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