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感染,是指细菌侵入了人体的尿道、膀胱、输尿管及肾脏并引起炎症。诊断泌尿系统感染,首先要明确感染部位,是感染了肾脏(俗称上尿路)还是尿道、膀胱,后者也称下尿路;因为这二者治疗时间、所用药物及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肾盂肾炎长期、反复发作,可能会引起肾功能减退,进而发展成尿毒症。而下尿路感染则不会。临床上患了泌尿系统感染,通常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或下腹胀痛,对有这样表现的病人,通常考虑下尿路感染;但也不尽然,研究表明,以下尿路感染症状为表现的病人中,有30%实际上是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又有哪些表现呢?除了前面提到的症状,患者会出现寒颤、高热、腰痛、全身无力等症状,查体肾区有叩击痛。化验血常规白细胞升高,尿常规白细胞大于5个,每高倍视野下,严重时尿白细胞大于100个;尿培养可有大肠杆菌生长,这是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此外还可有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
尿微量白蛋白(MAU)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MAU/UCr),通常是用来诊断肾小球疾病,如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早期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损害、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等)。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肾脏科经过4年研究发现,原用来诊断肾小球疾病的MAU及MAU/UCr可以协助诊断肾盂肾炎。该研究所有病例均排除了上述肾小球疾病,在研究的泌尿系统感染病例中治疗前MAU及MAU/UCr平均水平明显升高;而治疗后二者都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医学上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同时还发现当经治疗后尿常规已正常,但MAU及MAU/UCr仍升高的部分病例中再做尿培养仍有细菌存在,而且与原来培养的细菌相同;再治疗当MAU及MAU/UCr恢复正常后,尿培养也正常。该结果提示MAU及MAU/UCr水平升高对判断泌尿系感染是否痊愈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为何不是肾小球疾病的肾盂肾炎会出现MAU及MAU/UCr升高?笔者认为可能与感染的细菌多为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有关,因为该类细菌可以分泌内毒素,该毒素可以影响肾小球滤过膜上的毛细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使得MAU及MAU/UCr滤出增加,引起升高。该研究赋予了MAU及MAU/UCr水平升高新的临床意义。这一研究结果刊登于《世界临床药物》2010年第7期。
笔者认为,在排除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及影响肾脏的全身性疾病后,在泌尿系统感染病人中尿微量白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水平升高可提示患者可能患有肾盂肾炎,即细菌感染影响到肾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