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退行性变: 目前认为,其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退行性变是一切生物生、长、衰、亡的客观规律,人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组织和每一个细胞都不可抗拒地要经历退行性变这个过程。由于腰椎所承担的特殊的生理功能,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比其他组织器官要早,而且进展相对要快,在20多岁的时候,椎间盘已经悄悄地开始退变了。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由于椎间盘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易造成椎间盘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退行性改变。
(2) 外力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部分人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不正确等情况。例如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煤矿工人和建筑工人需经常弯腰提举重物。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损伤日积月累地作用于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 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① 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特别是在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加微弱;② 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第5腰椎、第1骶椎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③ 腰骶段先天异常: 腰骶段畸形可使发病率增高,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这些异常常造成椎间隙宽度不等,并常造成关节突关节受到更多的旋转劳损,使纤维环受到的压力不一,加速退变。
(4) 种族、遗传因素: 有色人种发病率较低,如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等发病率较其他民族明显要低。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约32%有家族史。曾有研究人员调查小于21岁已接受腰椎间盘手术的63例患者,其父母患同样疾病的比例远远大于正常人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