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肾虚”这个词,大家平日里谈论的不少,男性尤其怕戴这顶帽子,一说到肾虚,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性功能的减退,其实这是对中医“肾”功能的误解,这里笔者将引经据典,明肾之概念,消除误区。
1.肾确有实体,古已有认知。
早在明代,医家赵献可在《医贯》已经对肾脏有形态有详细描述,“肾有二,精之居也,生于脊齐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外,有黄脂包裹,里白外黑”。即肾位于第二腰椎的两侧,形态上像蚕豆,左右各一个,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代睿欣
2. 功能有差异,此“肾”非彼“肾”。
现代医学的肾功能,只是指实体器官所具备的功能,粗浅可以这样理解,即排泄体内代谢废物,维持机体电解质的稳定及酸碱平衡。而中医所言的肾功能,范围则更为广泛。今天我们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就“肾藏精(即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这一主要功能给以解答。
问:太概念化了,通俗点吗?
答:通俗的说只要是好东西,对人体有利的肾脏都会把它储备起来。
问:储备的什么?
答:肾精!所谓的“精”是指构成人体的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能活动的有形物质。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即先天之精,以及后天获得的食物之精,即后天之精。
问:何为“先天之精”?
答:《景岳全书》曰“精合而形始成,此形即精也,精即形也”,也就是说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最初的形态应该是受精卵,她在母体中孕育成长,她受到遗传及怀孕期间母体状态的影响,所以生下来大家都是有区别的,肾精充足的发育良好,体格强壮,聪明伶俐,肾精不足则发育迟缓,体型瘦弱,智力低下。
问:那岂不是生下来就决定了以后的一生?
答: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先说说“后天之精”。出生后,我们靠什么来继续生长发育,以及维持日常活动?靠“后天之精”,它来源于我们的食物,当然也包括一些药物。不难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先天之精是遗传、是娘胎里带来的,但要靠食物养着,不然,恐怕再聪明强壮也得饿死,成长发育就更别指望了。《医碥》中的这句话很有概括性:“精者,一身之至宝,原于先天而成于后天者也,五脏俱有而属于肾”。现在再来看前面的问题,答案自然也就有了,后天之精是可以帮助我们弥补一些先天不足的,尤其是通过中草药,所以我们在医院里经常可以看到中医用补肾的方法来治疗一些囟门迟闭、走路晚、说话晚、头发少的小孩子,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补后先不是在所有方面都可行,比如在基因缺陷、一些先天器质病变上就取效甚微。
问:肾储存这些所谓的“精”有什么作用呢?
答:肾精是人身之根本,它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具备生殖能力。自古以来,各代医家均认为:生殖器官的发育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精的充足。根据这一理论,固肾保精便成为治疗性与生殖机能异常的重要方法之一。这里之所以强调之一,是要告诉大家生育及性功能的异常不总是肾虚导致的,当没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最好咨询专科医生,不要盲目进补。此外,除了性功能,肾精更重要的是决定了我们生老病死的整个生命过程,由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呈现出生、长、壮、老、已的不同生理阶段。为什么人老了骨质就疏松了?头发就白了?听力就差了?《黄帝内经》曰“肾主身之骨髓”“肾者,……其华在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由此可见,人老了肾精自然也就虚了,器官就出问题了,要想延缓衰老,让五脏六腑多工作几年,补肾是便是良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