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粉碎的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桡骨再次短缩,导致外观畸形、功能受限以及日后骨性关节炎 ,以致疗效不满意。本人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满意。
方法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
采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手法整复步骤:①纠正短缩移位。患者取仰卧位,全身放松,深呼吸;患侧肩关节外展,与躯干平齐,前臂与上臂呈90°夹角;助手双手握住患肢前臂近端用力拔伸牵引,术者双手握住患肢前臂远端与助手反向用力拔伸牵引,直至术者手下感觉骨折嵌插分离为止,时间1~2 min。②纠正掌背移位。短缩畸形纠正满意后,维持牵引,若骨折为背伸移位,术者用食指和拇指紧握骨折远端,将骨折远端向掌侧屈曲纠正背伸畸形;若骨折为掌屈移位,则将骨折远端向背侧屈曲纠正掌屈畸形。③恢复尺偏角。术者紧握骨折远端向尺侧屈曲,恢复桡骨远端尺偏角。④复位下桡尺关节。术者一手维持牵引,一手将尺骨远端推向桡骨,恢复下尺桡关节结构。复位满意后给予掌、背、桡、尺侧4块夹板外固定,使背侧、桡侧夹板超腕关节,掌侧、尺侧夹板至腕横纹处,4块夹板均不超肘关节,至肘横纹远端5 cm处。根据骨折移位方向放置相应衬垫增加固定效果。手法整复后第一周内由于肢体肿胀较严重,需每日复诊密切观察患肢末端感觉血运,根据肢体肿胀程度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避免夹板过松或者过紧,肢体肿胀明显消退后每周复诊一次观察皮肤情况,调整夹板松紧度即可。夹板固定后立即开始进行握拳锻炼,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循序渐进进行肘、肩、腕功能锻炼。
悬吊牵引法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及患肢肿痛消退后开始进行悬吊牵引,具体方法:患肢下垂,手提2~3 kg重物悬吊牵引,若出现患肢肿痛加重、肌肉疲劳,适当休息后再继续悬吊牵引;待患者适应及肌力增加后逐渐增加悬吊重量至4~5 kg,悬吊时间延长至除睡觉时间其余时间持续悬吊。解除夹板外固定后停止悬吊。
讨论
关节外或简单关节内桡骨远端骨折通过手法复位多数可以达到良好的骨折对位,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但其中一部分骨折在保守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桡骨骨折端再次短缩。导致桡骨再短缩的因素有3个:①原始骨折端粉碎程度。原始骨折端越粉碎,骨折复位后越不稳定,出现桡骨短缩的机会就越大;②肢体的轴线肌群收缩力。腕屈伸肌群收缩将产生一定的轴线压力,由于桡骨骨折端不稳定,这种轴线压力将导致桡骨短缩。③骨质疏松。高龄骨质疏松也是发生桡骨短缩的重要原因。桡骨短缩对腕关节功能影响巨大,桡骨短缩造成桡尺远端关节的正常解剖对应关系发生改变,关节不协调,关节面的接触应力改变,同时增加三角纤维软骨符合体的张力,造成桡尺远端关节的不稳定;桡骨短缩必然引起尺骨长度的相对增长,导致纵向负荷传导方式的变化,应力中心向尺侧转移,增加了尺骨的负荷;桡骨短缩过多,尺骨相对过长,撞击月骨关节面,造成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桡骨短缩若大于4 mm以上,腕关节接触位置、接触应力就会有显著变化,从而改变腕关节负荷传导,造成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同时影响腕关节稳定。因此防止严重粉碎及骨质疏松的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桡骨再短缩是保证保守治疗疗效的要点之一。但应用传统的固定方法,不论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技术多高,都难以阻止桡骨再短缩的发生;因为石膏或夹板外固定仅可提供有效侧方压力,维持桡骨远端骨折块处于掌倾尺偏位,但不能有效对抗肢体轴线压力。
我们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的方法来防止桡骨再短缩。首先我们对骨折进行传统的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使骨折恢复良好的对位对线,并通过小夹板配合正确的衬垫技术对骨折端施加有效侧方压力,使腕关节处于掌倾、尺偏位,以便骨折可以维持掌倾、尺偏的正常解剖位置。然后通过患肢下垂手提重物对抗肢体轴线压力,实现骨折端持续牵引,防止桡骨再短缩。我们认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既可有效对抗肢体轴线压力,能一定程度预防桡骨短缩,又不需要作任何肢体穿针,完全无创,患者活动无限制,可随意行走,可接受程度高,简单易行,容易推广,体现了中医骨伤科简、便、廉的特点,为中医小夹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