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进入衰老阶段后,在发育、代谢、内分泌等许多方面与年轻人所截然不同,骨骼肌肉系统方面的变化尤其明显,老年人往往有复杂而广泛的心脑血管、呼吸、消化、代谢系统问题。老年人群特有的心理、社会问题,不容回避。21世纪中国人均寿命大幅度增长。2001年人口抽样调查表明,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7.83%,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至2004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1.44亿,占人口总数的11%。到2030老年人口将占全国人口的25%-28%;我国男性目前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0岁,女性是73岁。到2050年,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会达到75岁左右,女性会达到80岁左右。老年人健康问题将成为一个更为严肃的社会问题。而骨折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骨折已经成为老年人健康的巨大挑战。
一、年龄的划分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经过对全球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测定,对年龄的划分标准作出新的规定,(一) 年轻的老年人:60岁至74岁;(二)老年人:75岁89岁;(三)长寿老人:90岁以上为。
二、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称作老龄化社会。
三、老年骨骼生理特点:老年人容易骨折,和老年骨生理特点有关;从5个方面看:1.老年人骨组织生理改变;2.老年人钙质代谢改变;3.老年人维生素D代谢改变;4.老年人降钙素与甲状旁腺改变:5.性激素与生长素改变。
四、老年骨折的原因:
1、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分享加大的全身性疾病;与衰老有关(骨质疏松系指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但其成分、比例无明显改变,即骨的有机和无机成分均等减少。有机质生成正常,但无机矿物盐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与各种骨代谢有关的激素分泌、无机元素储备、分布,乃至各组织、器官的反应能力出现重大变化,骨代谢特点发生改变,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引发老年骨损伤、影响治疗、愈合、预防的最主要因素。骨质疏松由人体骨含钙量直接反映。骨中钙质含量历经增长、稳定、减少有3个阶段: ①出生至30岁左右,是骨质的快速生长期,其中15岁之前增长尤为迅速;②30~45岁骨量达到峰值并保持稳定;③45岁以后骨量开始减少;④绝经后骨量快速丢失;⑤70岁以上妇女骨丢失可达40%~50%,轻微外力即可导致脊柱、髋部骨折发生。
2、精神心理卫生: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人生活质量差,功能要求低。在自身生理、心理、社会中担当的角色,都有其固有的特点。显著特征是心理“衰老”,生理功能减退,合并的疾病较多,对外界反应能力低下,保护性反射减慢,发生外伤的机会明显增多,所以老年人骨折十分常见。老年骨折内科伴发病和手术并发症会造成心理恐惧。
3、跌倒 昏厥、视力问题、外周血管问题、力弱、平衡、关节问题、装鞋不当、使用助行器不当、服用镇痛和安眠药、环境变化、发生意外。
五、老年常见骨折:(脊柱、股骨近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
六、老年骨折的院前急救:
1、急救原则:(先复后固、先止后包、先重后轻、先救后送、急救与呼吸并重、搬运与医护一致)。
2、老人常见骨折急救特殊措施:(上肢、下肢、脊柱、肋骨)。
3、老人骨折院前急救时间:(最佳急救期: 伤后12小时;较佳急救期: 伤后24小时;延期急救期: 24小时后)。
七、老年骨折并发症:
老年人骨折后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并发症又可诱发原有疾病迅速恶化。对于老年人而言,衰老与骨折之间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一个互为因果而又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
1、全身(休克、神经血管合并伤、感染、脂肪栓塞综合征、创伤后呼吸衰竭综合征、坠入性肺炎);
2、局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神经损伤、血管损伤)。
八、常见骨折院前急救处理: 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老人痛苦,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
1、颈、腰椎骨折: ①颈椎骨折,用衣物、枕头放在头颈两侧,使固定不乱动。②腰椎骨折,平卧在硬板床上,身两侧用枕头、砖头、衣物塞紧,固定脊柱为正立位。三人都蹲在伤者的一侧,一人托颈背,一人托腰臀,一人托下肢,协同运动,将患者仰卧位放在硬板、担架上,腰部用衣褥垫起。运送中用硬夹板,禁止一人抱起,应2~4人抬,防止加重脊柱、脊髓损伤。(简单骨折用多层干净布,毛巾或无菌纱布盖住,并加压包扎。多发性骨折用宽布或宽胶围绕胸腔半径固定住即可)。
2、大腿骨折: 自腋窝到脚跟用一块长的夹板放在伤肢外侧,健肢移向伤肢并列,夹板加衬垫后。注意事项:①固定应包括上下关节,以达到制动的目的。②有骨突起部分应用棉花、软布垫起,不要使木板与骨突起部直接接触,防止压迫成伤。③闭合性骨折有畸形时,应将其拉直,同时固定。④开放性骨折时只用净水冲洗伤口,不要把外露骨头复位,只需止血包扎固定即可。⑤固定肢体的指(趾)头应暴露在外,以便观察血循环情况。
3、前臂单纯骨折: 肘关节屈曲90°,五指伸张,拇指对向伤者鼻子的位置。从手腕至肘部长度的3~4块木板、硬纸板。上臂骨折两块夹板(或木板)分别在上肢内外两侧,加上衬垫(棉花、衣、布)等后,用三角巾(或布条、绳子)绑好固定。
4、小腿骨折: 在骨折处上下两端,膝下和大腿中部分用布带缠紧,在外侧打结,脚部用“8”字形绷带固定;
九、治疗
老年人骨折治疗原则:老年人一旦发生多发伤,病情危重,需要及时抢救。早期是抢救生命,中期是防治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后期是矫正和治疗各种后遗症和畸形。急救、复位、固定、功能训练是骨折治疗的四项基本原则。
老年人骨折的新型的保守疗法
1、倡导用各种支架或轻便的石膏固定,移位的骨折复位越好、固定越稳定,才可保证无痛的进行功能锻炼。
2、强调骨折邻近关节早期的功能活动,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3、避免致命的并发症发生。
十、老年骨折的预防:
1、保持常规的体力活动;取决于他们的经济状况、功能能力、功能障碍。
2、特殊的设备帮助生活;配备标准的辅助步行装置、轮椅。
3、合理的营养:可保障人体良好的营养状态和骨折愈合,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经济、偏食、抑郁、幼稚、牙齿、吞咽、胃肠障碍。
4、适当的心理辅导:确定没有内、外科疾病、没有抑郁、没有营养不良都要鼓励他们参与康复。
5、骨质疏松的调理:(1)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2)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运动可使全身和骨骼的血液循环加快,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对肌肉有刺激作用,可减慢或阻止骨质疏松的进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