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和容易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最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群。由于椎体生物力学性能出现明显降低,骨质疏松患者遭受轻微外力就容易发生压缩骨折。对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而言,只有部分会有明确的外伤史,且只有部分会出现临床症状。
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以起身、躺下过程为明显)、进行性脊柱塌陷、后凸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传统治疗采用卧床休息、止痛药物、支具、抗骨质疏松药物等方法,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差。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指经皮经由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
1987年法国医生Galibert和Deramond第一次报道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疾病,我院为国内最早开展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等疾病的单位之一,每年进行数百例经皮椎体成形术,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椎体成形术获得了良好的止痛等效果,患者仍应进行正规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否则容易再次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如下为患者王XX,女,80岁,首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但骨质疏松症状未控制,而再次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不得已而再次椎体成形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