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又接到家乡熟人人托人咨询、要求帮忙的长途――一年轻人,考交警,因为体检时候有早搏,又“被心脏病”,被“卡”住...... 患者父母又千焦虑、万焦虑,心里没底,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又有多严重的心脏病,解释半天后,患者家属又千感谢、万般感谢,要我帮助“想办法”。
一声叹息――原本与心脏病无关的功能性早搏这个东西,不知道还在剥夺多少孩子、年轻人上体育课、当警察、当解放军、当公务员和当党校学员的机会!
还是要再写几句。
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人群中70%-80%的人,都有早搏。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良性早搏,或者叫功能性早搏,既没心脏没有结构问题的早搏。
功能性室早,是指超声心动图没有提示明显结构性病变的室早。在排除“结构性病变”方面,有时可能需要借助核磁共振(MRI)帮助,有无必要做MRI,无共识,需要由心脏专科医生把握。
功能性早搏不是心脏病,功能性早搏可发生于很多正常人,功能性早搏是一种正常变异。
有人对早搏敏感,症状明显;有人不敏感,症状不明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证实:大多数功能性早搏的患者,其症状的严重性,与早搏的次数、“严重性”没有关系。
这种功能性早搏,与心脏病无关。因为功能性早搏是涉及心脏问题,这种性质上原本象我们头上白头发一样的东西,长期认被认为是“心脏病”。
关于早搏,还盛传以下错误的、不负责任的“医源性”流言:
房性早搏,易发展为房颤,最终导致卒中――卒中的危害,大家是知道的,哈哈!
室性早搏,危险,易进展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要死人。
――以上错误的“流言”,或来源于庸医们的无知,或患者的钱包已经被盯上。
最新共识:
2014年8月,欧洲心律协会(EHRA)、美国心律学会(HRS)和亚太心脏节律学会(APHRS)联合发布的《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对临床医生的诊断和管理具有重要价值。对功能性室性早搏的推荐如下:
1、由于绝大多数频发室早患者并不会进展为心肌病,因此室早并不能够作为心肌病的风险预测因素。
――周大夫点评:以上是压垮早搏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一根金条。
2、多数无结构性心脏病无症状的功能性室早患者,其室早为良性,无需治疗;
――周大夫点评:功能性室早本身就不是病,为啥要过度治疗?
3、对于有症状及高负荷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功能性早搏数量在10000次以上者),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考虑选用,不建议给副作用明显的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和胺碘酮一样,心律平(悦复隆)也不应轻易长期用。
4、 对于症状明显、发作频繁、易于标测的单形性室早患者,是导管消融的适应症。
――周大夫点评:对确实解释无效、症状明显、发作频繁、易于标测的单形性室早患者,可尝试射频消融治疗,但一定要如实告知患者:这是有创伤的治疗手段,而且有一定的复发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