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女士今年30岁,是一名食品加工厂的普通工人。一天,在工厂搬抬重物时,苏女士觉得腰“咯噔”扭了一下,随即腰部疼痛难忍,甚至无法直起腰来。周围同事赶紧拨通电话向“120”求救。
年轻的急诊医生马上安排苏女士行腰椎CT检查,结果显示腰4/5椎间盘膨出,遂请脊柱外科会诊。会诊医生仔细看片并询问病史,再检查发现苏女士腰部肌肉紧张,腰4、5 棘突旁压痛明显,有叩击痛,腰椎轻微侧弯,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下肢肌肉力量下降,无明显的下肢感觉减退、麻木,随即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紊乱症。
接着,会诊医生让苏女士睡到到床上去,只听“咯噔”一声后,医生便自信地让她试着起床活动活动。苏女士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听错了,当再次确认后,她才满心疑惑地双手扶床,慢慢地一点点地直起了腰。
可是,奇迹发生了!当苏女士双脚踏实地踩在地面上,将腰挺直起来时,她的腰痛竟然完全消失了,腰部活动也不痛了!苏女士欣喜若狂,连连夸赞会诊医生“会变魔法”、“真神了”。之后,医生又嘱咐她回家卧床休息三天,佩戴腰围两周,并给她开了些止痛药和肌肉松弛药,让她腰痛发作时服用。
就这样,苏女士突如其来的腰痛就奇迹般地好了!
来匆匆:大多由“闪腰”引起。
这是怎么回事呢?“解铃还需系铃人”,要解释这戏剧性的“腰痛”是如何引起,又是如何终止的,首先当然要了解事件的始作俑者,即会诊医生所诊断的腰椎小关节紊乱症了。
医学上说,腰椎后方的小关节属于微动关节,腰椎的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都需靠椎间关节活动来实现。而当人体腰部因不正确姿势及突然闪挫,致腰肌不协调收缩,使腰椎后侧小关节错位,松弛的滑膜嵌顿在关节缝隙中时,就可能造成腰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这就是所谓的腰椎小关节紊乱症了。简单来说,腰椎小关节紊乱,就是腰椎后方的小关节突然错(移)位和滑膜嵌顿了。
该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力所致损伤,多属“急性腰扭伤”范畴,患者常一不小心就“闪腰”犯痛了。轻则出现局限性腰部隐痛或胀痛,重则可能突发剧烈腰痛,并可向一侧下肢放射,腰部或只能保持于某一特定位置,咳嗽、喷嚏、深呼吸、大小便等均可使疼痛加重。也有少数慢性发病者(病程超过1个月),并无明显外伤史,可由一些不经意的腰部活动、扭伤、劳损累积等引发,导致腰骶部钝痛、胀痛不适等。腰椎曲度变直、腰椎退行性变的中年人,腰椎椎间关节稳定性下降,更容易产生椎间关节横向移位,特别在劳累、腰部受凉后更易发病。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合理“用腰”,把需要大幅度弯腰才能完成的动作改为双侧膝关节屈曲下蹲的姿势完成,而对扫地、拖地等必须半弯腰的动作要注意不要维持该姿势过久,要记得及时伸懒腰,使腰部肌肉放松。患有腰肌劳损的患者,可对腰部进行热敷,每天2~3次,每次约20分钟。日常休息时我们可进行羽毛球、游泳、引体向上等运动,加强腰背肌肉锻炼,从而有效预防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发病。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症在关节错位的同时,也损伤了附近的肌腱,故其症状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类似,但却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根刺激症状,腰椎X光、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可加以区别。
去匆匆:全赖神奇手法复位。
至于,为何腰痛能迅速解除,这就要归功于独特的手法复法,使错位的小关节得而瞬间恢复,症结去除,疼痛自然就消失无踪了。
而对于手法复位后仍有腰痛或腰部活动障碍,或同时兼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则应进一步行腰椎核磁共振(MRI)检查,以明确诊断,进而改进治疗方案。
手法复位,效果立竿见影。临床上,对罹患腰椎小关节紊乱症者,常须行侧卧斜扳法纠正小关节错位,以达到止痛的效果。其操作步骤为: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髋膝关节半屈曲,健侧腿伸直,上身自然放松体位。医者一手前臂及腕掌部抵住患者肩胸部,另一手肘及前臂外上段抵住臀部先轻晃腰骶数次,使腰被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两手用力向相反方向扳动。治疗时常能听到“咯噔”声,与患者所述受伤时的响声一样,则提示手法复位已成功,疼痛大多可立即消失。
此外,纠正错位的方法还有俯卧位后伸斜扳法及坐位旋转法,但侧卧斜扳法操作更为方便。
相关文章